最新网址:hbcjlp.com
而且在陈灵婴和丛瑜那天的谈话里,她们共同刻意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
如果想要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又不想让自己的成就被他人窃取,就势必需要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等同于公开所有技术。
屠女士的前车之鉴是一把血淋淋的大刀,她们不能不考虑。
而是否选择公开技术,陈灵婴和丛瑜有发言权,更多的却还是要看上头领导究竟是怎么想的。
再说了......
丛瑜看着陈灵婴的侧脸,最近到了院士评选的最后阶段。
也是最关键的时候。
创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屠女士,不是华夏院士。
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华夏本土科学家,竟然不是院士?
不是中科院院士,只是诺奖得主。
因为没有留洋背景,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因为没有发表过足够的论文。
可笑的三个理由。
屠女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因为她和她的团队长期埋头于各种理论研究和生物实验。
而往往几万几十万次的实验也不一定能得出一个有效的数据和结论。
就像陈灵婴加入丛瑜的科研小组至今,一篇论文也没有发。
陈灵婴发的论文也不多,基本上都是数学相关的论文,最有力支撑陈灵婴走上院士这个位置的,是她提出的Spe(Z)平面理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