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曲梁”和城外村落的人得到通知,一户至少需要有一个人前往城中的广场,担任公家职位的人更是需要到来。
日上三竿时,智宵出现在广场搭建起来的高台之上。
“我乃智宵,今后便是尔等之宰!若有纠纷可寻与我,但有所令,尔等需得遵从!”
现在没有报纸和电视,新官上任一般都有一个认人的过程,成为某地的领主就更需要让领地的生民知道谁是管束他们的人了。
春秋战国时期,中枢管理各个大夫(贵族),有封地的大夫则是治理好自己的领地。大夫为自己的领地负责,拥有自己的私军,有权颁布法令,既是所谓的“封建”了。
贵族享受权益的同时,他们需要完成中枢分派的税额以及带兵进行纳赋,一般是带兵参战代替交税,东方称为“纳赋”,西方称呼“血税”。
“诸胥、皂上前。”
一些担任职位的人听话上前。
智宵命人将早就烹饪好的肉抬过来,亲自一一切块赏赐给他们。
这是在做什么呢?完成“封建”的一个步骤而已。
中枢管贵族,贵族管家臣以及胥、皂,家臣、胥、皂再去管理黎庶,每一级又无法越级去管理下一级,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管理体系。
“此处有‘士’八人,‘徒’二十三人;匠人不足三十,大半为陶匠,余下为木匠;农夫七百余,余下为老幼。”
所谓的“士”可以理解为准贵族,“徒”则是有加入军队成为战兵资格的人。
因为晋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的关系,还有一个特色职业叫“羡”,也就是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役。
以后“曲梁”就是智宵的领地,想要进行管理怎么能不先搞清楚人口的构成呢?
并且智宵会第一时间将当地的武力掌控在手里!
在抵达“曲梁”的第七天,智宵亲自将城池以及城外的村庄逛了一遍,实地了解当地情况的同时,查勘到底有哪些资源能力便捷地利用起来。
到了第十四天,外出探查情报的程集返回了。
“旷野两处野人较多,其一为‘绵上’,其二乃是荒山。”
程集说的两个地方都是山区,那个“绵上”又被称呼为“介山”;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取名“太行”的山在大河边上,并不是现代那一片太行山。现代的太行山被称为荒山或莽山,寓意无边无际的荒莽。
有一点需要知道的是,当前黄河的河水一点都不黄,自然也就不叫黄河这个名字,人们称之为大河。
智宵听程集讲述完,问道:“我若与之接触,可纳入治下?”
程集想了想,说道:“或可一试。然,宰若想有所得,出兵更易。”
现在智宵是“曲梁”的新任城主,以当前的称呼就是邑宰。
春秋战国时期的词汇不多,一般就是用单字,智宵可以有很多种自称,其他人会用“宰”来称呼。
“如此,备战罢!”智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