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互相的称呼很有学问。
首先,智宵的身份就摆在那里,不同的场合会有不一样的称呼,例如平常的陌生人问候就是用“世孙”,顶多再加上“智氏”这个前缀;战场上则是呼名或军职,也能喊嗓子“猛士”、“战将”之类。
智宵对范蠡的称呼更简单,范蠡虽然已经得到越国的重用,可是范蠡并没有具体的官职,同时范蠡没有被赐予大夫爵位。
是的,范蠡还没有真正的发迹。
范蠡被文种邀请来到越国,当时的越君允常垂垂老矣,并且吴国显得咄咄逼人,吴越两国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范蠡这种没有名气的人肯定是会被忽视的。
而范蠡来到越国已经十六年的时间,没有得到重用之下,干的是经商的活。
由于范蠡本身很有能力,再来就是文种一直希望范蠡在越国得到重用,某些事项上肯定会大开绿灯,导致范蠡积累了数量很夸张的家财。
当然,范蠡不是单纯因为文种开绿灯才能做好买卖,看他训练那么多美人就知道了,谈生意的时候喊出来也是有其用途,并且往往能够得到极好的效果。
智宵在来越国之前肯定需要做一些调查,尽管很详尽的情报难以获得,一些粗略的信息则不难获得。
这不,智宵知道范蠡也有开办自己的私学,只是不像孔丘那般大肆收徒,范蠡的门下弟子约有近百,学成之后要么是外出游历,不然就是在范蠡门下充当各种掌柜或是伙计。
所以,智宵称呼范蠡为师范……,师范这个词在现代人听来自有深意,只是在当前代表的是范蠡也能够授予外人知识而已。
“我家亦有采购师范门店之纱,只是……师范来越,仅为经商?”智宵觉得聊够了,提起了主要的话题。
范蠡立刻就是露出了惭愧的表情,说道:“未有所成,世孙见笑了。”
诸夏这边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财富并不代表什么,乃至于不如成为一名小吏。有个关键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官本位”,也就是再有财富都比不上获得一官半职。
在封建时代,财富越多就代表越危险,随随便便一个小吏都能将这种人整得怀疑人生,别说是真正的官员了。这又诞生了一句俗语叫:民不与官斗。
智宵能看出范蠡的不甘与落寞,犹豫了一下下,问道:“师范不若随我往晋?我可作保,必得大夫之爵,亦可提供师范一展才学通途。”
站在一侧的逢同懵逼了。
连带范蠡也是一脸的发懵。
智宵是谁?他不止是晋国现任正卿的孙子,还是智氏的世孙,迟早有一天会名正言顺地掌握大权,敢对范蠡做出这种保证,可信度之高远比文种对范蠡的诺言更靠谱。
逢同之所以懵逼,主要原因是知道文种正在向勾践大力举荐范蠡,并且勾践也被引起了兴趣。
“这……”范蠡知道文种正在向勾践大力举荐自己,可是智宵的承诺太过于有力。
有才能也需要任由发挥的舞台,不是吗?
相比越国这个小水塘,晋国那边就能够说是汪洋。
对自己能力越是感到自信的人,他们就越加渴望有足够大的舞台去进行发挥。
再则,现在是智宵提出邀请并给予保证。
所以了,范蠡除了非常心动之外,需要考虑拒绝或同意将会产生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