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庚不知道智宵还有什么目标没有完成,催促道:“国内有变,我等不可在外逗留,不日归国罢?”
智宵想完成的事情都差不多,颔首说道:“便遂了庚之意。”
韩庚这才看着范蠡问道:“这位是……?”
智宵简短地介绍了一下范蠡的来历,随后说道:“若说此行何等重要,怕是得范少伯相助。”
这个说法让韩庚对范蠡起了无比大的兴趣。
晋国内部已经寻找到智宵的一个规律,但凡智宵看好的人,无一例外都会先后有出色的表现。
范蠡自谦地说道:“蠡如今尚有所成,当不得世孙如此称赞。”
在招纳范蠡之后,智宵可以说是用“国士”的待遇在与之相处,暂时没有证明自己的范蠡怎么能不受感动呢?
找到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恰恰是智氏的祖传技能!
要不然智氏单传了好几代人,并且好些宗子都是英年早逝,没有那些家臣尽心尽力帮衬,怎么可能还有智氏的今天?
当然了,在智宵之前的先辈,他们的家臣之中并没有出现过于优异的家臣,以智氏在那些年代的情况,其实有再优秀的家臣也难以有表现的机会。
什么原因?家族毕竟是智氏族人的家族,一切指令都是遵从家主,外人毕竟就是外人,哪能越俎代庖呢?
同时,智氏好几代宗子英年早逝,哪怕家臣规划了什么路线,权力的传承需要时间,比如新的家主需要适应,原本有什么计划要实施,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变成时过境迁,本来的计划肯定会显得不合时宜了。
范蠡因为被智宵用“国士”的待遇在对待,早就拿定主意要表现出符合待遇的能力。
只是两人还没有过什么合作,暂时看不出到底有没有默契,范蠡谨慎地认为至少要先搞懂智宵的行事风格,再看看智宵为智氏定下了什么目标,有上面那些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得不说的是范蠡很理智,清楚臣与主的定位,不是臣要求主去完成什么,该是主有需要再让臣去谋划与完成。
他们回到“会稽”的营地,智宵晚上与魏驹、韩庚分别聊了一会,确定不出意外三日后启程回国的时间。
翌日。
智宵在睡梦中被叫醒。
“世孙,越正卿气势汹汹而来。”
“甚?!”
智宵刚醒,脑子不免有些迷糊,一个问话是潜意识,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一大清早而已,文种没有事先派人前来通报,自己一副气势汹汹地过来,到底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