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高唐”的齐军主将之前是高张,后来国夏变成了主将。
没有错,正是上一次智宵带人追捕豫让,随后进入卫国得知有齐军入侵,率兵救援孔悝时吓跑的那位国夏。
智宵派人前去“高唐”请见国夏,邀请齐军进行一战。
齐军高层经过了什么样的讨论很难得知,他们给予智宵的回复是愿意一战。
“齐将既愿一战,我等便在此休整两日,第三日拔营进军。”智宵将国夏的手书递下去,使与会者可以一一传阅。
其他人没有说话。
轮到赵毋恤看完手书,问道:“可会有诈?”
智宵问道:“毋恤有何建言?”
赵毋恤完全是以己度人,站在自己的思维角度,认为既然作为敌人干什么都是应该的。
在那种思维之下,赵毋恤认定齐军会有其它动作,只是碍于自己的见识与经验都不够,猜不出国夏会有什么手段。
齐军会不会跟晋军玩阴的?是有这个可能性,属于不得不防。
讲实话,遵守交战规则的话,智宵派人邀战,地点应该由齐军来定,时间却是要由晋军来定。
然而,国夏约定了场地,同时也要求了交战的时间。
所以,尽管双方约定正面一战,少不得行使一些盘外招。
智宵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国夏向范氏、中行氏求援,同时派人回“临淄”请求援军。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国夏虽然同意堂堂正正一战,交战时间却是定在了十天之后。
“三日后出兵?”韩庚稍微愣了一下。
魏驹若有所思地说道:“十日太长。”
也就是现在没有“夜长梦多”这个成语,要不然四个字就能将意思表达得无比清楚了。
智宵说道:“齐军驻营之‘高唐’与中行氏领地仅有一河之隔,距离‘临淄’七百余里。范氏、中行氏难有增援之兵,齐国若再派遣援军,七百里行军便是急赶亦需四五日,况且调兵需以时日。如此,国夏约定十日后开战,欲做何时昭然若揭。”
当前同样没有“昭然若揭”这个成语,只不过智宵的语言体系跟现在不同,讲话是会经常说出一些后面才会出现的成语。
因为华夏的语言体系是没有断代传承下去的关系,哪怕不知道某个成语,听了字面还是能够大概将意思猜得出来。
魏驹跟智宵合作的次数很多,以前缺乏经验难以多想,有了几次亲身参与作战谋划的经历之后,开始会假设自己是智宵将怎么处理战局。
换位思考这种玩意需要足够熟悉才行,能够模拟个三四成也能大概寻找到脉搏。
因此,魏驹猜出智宵想对可能渡过大河来援的范氏、中行氏再一次半渡而击,或是在济水那边对齐军打一场半渡而击。
“趁敌军渡河到一半发起攻击,出其不意的同时还攻其不备,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打击手段啊!”魏驹认为自己学到了,以后一定有机会可以学以致用。
两天之后,晋军从“裳”开拔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