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晋人认为楚国这一次是虚晃一枪,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吞并陈国的原因。
那么,随着范吉射与中行寅外逃,晋国的内外形势也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利益之争带来的纷扰不会减多少,卿位家族再次动用大量兵力交战的机率却是无限低了。
“赵鞅率军北征,杀入鲜虞平野与鲜虞、范氏、中行氏等残兵败将大战,得胜而归。”
“赵氏向北推进五十里,赵鞅已请示筑城建邑,其土归于赵氏所有。”
“此事君上已然同意,并有意出兵征讨鲜虞,逼迫其君交出范吉射、中行寅等叛逆。”
“赵鞅重提‘邯郸’地归属之事,推出邯郸稷在做纠缠。”
“君上命何人之土,归于何人。”
智跞已经习惯什么事情都跟智宵说一说,不一定需要智宵给出什么意见,更多是增加智宵的眼界。
邯郸氏的“邯郸”地已经历经百年开发,尤其是赵氏向“甲氏”一再推进,利用当地本来的条件开垦出了鱼米之乡。
在“邯郸”地那边也有许多铜矿,换作君权重的时代,发现了铜矿当然是交予国君,问题是到现在贵族私开铜矿的现象太普遍。
因为诸夏先辈一再寻找铜矿进行开采的关系,时间走到春秋晚期的阶段,再是贫瘠的铜矿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别说“邯郸”地的铜矿不止一座铜矿,仅是这一点就足够抢破头的了。
智宵事先就知道赵鞅会把邯郸稷推出来,一点意外都没有。
只不过,赵鞅又打破了贵族之间的一个默契,无视了赢家和输家的规则,搞“明明是我先来”的那一套。
谁占领就属于谁,道理显得清楚明了。
本着上述的规则,赵氏占“邯郸”地就是属于赵氏,轮到邯郸氏想凭借“邯郸”地谋求独立也是属于邯郸氏,变成智氏与韩氏瓜分了“邯郸”地之后,规则就不是规则了啊!
智宵问道:“上军佐如何应对?”
当前韩氏占了三分之二的“邯郸”地,本着谁占的便宜最多谁出头的道理,韩不信总不至于退缩吧?
然而,智跞说道:“上军佐全程沉默。”
这很韩氏!
智宵直接笑出声,又问道:“中军佐可有将矛头指向我家?”
智跞很无奈地低叹一声,说道:“自然是有。”
不用说,智跞肯定不愿意跟赵鞅当面吵,一吵就会变成智氏接棒,像韩氏以前的那些盟友那样,又给韩氏扛雷了。
智跞让智宵收敛笑意,非常严肃地说道:“国中将有大变。”
什么大变?
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