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一句话,封地互换带来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了。
虽然是智氏、魏氏、韩氏有意置换封地,可是又不止是三个家族的事情。
例如说,决定封地互换之后,智氏、魏氏和韩氏一定会处在一段非常脆弱的时期,外部有势力勾结起来的话,一定会让三个处在脆弱阶段的三家陷入危机之中。
这样的话,智氏、韩氏和魏氏虽然没有正式缔结盟约,他们在那一段脆弱时期也一定有一致对外的默契。
随之而来的就是智氏、魏氏、韩氏进入到一段蜜月期,各自又抓紧时间争取及早恢复稳定。
不管是智氏、韩氏、魏氏的哪一家最先稳定下来,互相之间的蜜月期也就结束,最大的倾向是重新进入对抗,乃至于第一时间会有很大的动作。
以当前的效率来说,智氏、魏氏、韩氏重新规划以及处理到手的封地,耗费的时间不会短于三年。
等于说,在这三个年头的时间之内,智氏、魏氏、韩氏会一边守望相助对外,另一边谋划来对付当前正在合作的对象。
智跞最想要的是趁着这个机会正式与魏氏结盟,进一步持续打击赵氏,有机会则是抓准时机灭掉赵氏。
只不过,在智跞看来灭掉赵氏很难,困难在赵氏一旦有灭亡的迹象,魏氏或韩氏极可能立刻跳反,乃至于两个家族一起跳反。
赵鞅带人过来,没有装得一副外出郊游偶遇,很直接表示就是来问问智跞、魏侈和韩不信到底想搞什么。
“与你何干?”智跞不喜欢赵鞅的态度。
赵鞅一时间脸色有些僵硬,沉默了一小会才开口说道:“你我皆在高位,事事与国相关,些许事情无可避免?”
在以前,智跞面对赵鞅的步步紧逼是步步退让,根本原因还不是智申无法给予智跞信心吗?
智跞对赵鞅在态度上转变是从智宵率军第一次击败诸侯联军之后,觉得智氏后继有人的情况下,不用过多担忧赵鞅在自己死后对付智氏,方才逐渐在态度上变得强硬。
其实,赵鞅那句话说得很对,一旦身份地位变得足够高之后,不存在任何私人上的小事,一举一动都极可能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件。
“听闻智氏、魏氏、韩氏商谈土地呼唤之事,赵氏亦为卿族一员,怎能缺席?”赵鞅直接说明来意。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赵氏在这一波内战中新占领的土地很少,大多也显得零零碎碎。
属于赵氏旧土的那些部分,无论哪一块都对赵氏不可缺少,缺了任何一部分都将使赵氏几代人的部署出现漏洞。
如果赵氏想拿那些分布得零零碎碎的土地跟智氏、魏氏或韩氏交换,或许三个家族有想要的地皮,可是对等量上面就很难进行确认了。
智跞看向了魏侈、韩不信,用眼神询问要不要让赵氏加入进来。
首先,提出封地置换的家族是魏氏,商谈暂时没有正式进行,也就是等于没有确认谁为主导者。
按照实力对比来说,也是魏氏有求于智氏,理应由智氏来担任主导者。
关键问题在于没有确认,不存在名正言顺,再来就是要让魏侈和韩不信思考有没有让赵氏加入进来的必要了。
魏侈没有任何的回应。
魏氏都打算将重心南移了,怎么会盯上全数位处北部的赵氏属地呢?拿了在未来有没有用另外说,现阶段明显会变成累赘。
韩氏这边倒是对赵氏的一些属地很垂涎,比较要命的是韩不信不相信赵氏愿意将韩氏垂涎的土地用来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