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仍旧屯兵在‘杨’无有动作?”智宵与其说是在问别人,不如说是问自己。
在晋国上一次内战爆发之初,赵鞅立刻龟缩到“晋阳”地,余下封地只是留下少数的兵力,其中包括赵氏的祖地“赵”城。
而在这一次,赵鞅虽然事先向“晋阳”地迁徙大量人口和物资,赵氏的大军却是选择在“赵”地集结。
在“狐氏”燃起烽烟的消息绝对送到了赵鞅手中,魏氏、韩氏的部队在北上的消息也瞒不住,奇怪的地方就在于赵鞅明明在“赵”地集结大军,可是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智宵在关注国内动向的同时,没有忘记关注外部诸侯。
晋国的几个邻国,确实有赵氏的属臣在活动,只是郑国、卫国、鲁国、齐国、楚国等等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显得比较正常。
这个正常不是说没有调兵的举动,楚国近期的动作就不小,集结了七万余大军待命,只是集结的地点在东部,结合吴国给蔡国站台一事,楚国集结大军一事就属于正常。
另外,晋国会再一次爆发内战,一些跟晋国比邻的诸侯国,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哪可能不下令集结军队?看的是他们的军队在哪里集结,同时规模有多少,互相之间有没有会盟的迹象。
在智宵全面接管智氏之后,一杆心腹也跟着水涨船高,其中就包括范蠡。
“世孙,赵鞅非常人,需防备其出兵夺都!”范蠡已经不是第一次提醒了。
智氏这边当然有相关的防备,只是范蠡觉得在“新田”只有两个“师”的兵力,哪怕加上“荀”地也集结了两个“师”的兵力,着实是显得不够。
范蠡又说道:“今日时局实属严峻,若是魏氏、韩氏……”,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得太明白,点到为止就好了。
不就是因为有相关的担忧,智宵才那么在乎魏氏和韩氏的情报吗?
不止智氏这边留着后手,魏氏和韩氏也有相应的后手。
韩氏在“韩”地集结了重兵,“韩”地离“新田”只有几十里路程。
魏氏在“雍”地也集结了重兵,虽然离“新田”很远,可是就在智氏封地的边上。
三个家族额外加码的举动都没有瞒着对方,其实想瞒也瞒不住,互相之间给予的说法是以防不测,而这个“不测”会出现在哪里,没有发生之前,谁知道呢?
魏氏和韩氏对智氏的让步就是让继承人率军北征,将安全托付在智宵能不能及时攻下“狐氏”一地,只不过他们的继承人率军北上,真的跟赵氏合谋的话,何尝不能变成跟赵氏合兵一处。
智宵已经不是第一次掌握兵权,只是第一次涉及到军事之外,只有真正面临全局的掌控,才能知道其中又多么的错综复杂。
“这种风险必须冒啊!如果要出事,最好这一次就出事,免得面临更大的事业遭遇反水。”
“今次算是一次预演,搞砸了也不至于灭族,大不了就是旷日持久的内战。”
“智氏这边提心吊胆,魏氏、韩氏那边何尝不是?”
智宵的意志不改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