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在脑海里搜罗了一系列晋国的历史,找到了董氏在晋国除名的片段。
晋国有过好多个董氏,一开始是耿国的贵族,后来就是晋国的贵族,最后一家则是属于晋国公族。这一个以董为氏的晋国公族在晋厉公时期,他们因为其余家族围攻郤氏,很不幸地受了鱼池之殃,最终在晋国除名。
“如此说来,你家往秦国已有一百一十余年。”智宵随口搭了一句话。
至于祖上是董氏,目下变成秦氏,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在之前,智果还是智氏,现在变成了辅氏,证明“氏”换来换去挺正常。
不正常的地方在于秦卫以“秦”为氏,只说明秦卫的家族没有正经得到封地,称呼“秦卫”的意思是:一个来自秦国的人,他的名叫卫。
秦卫着实没有想到只是普通的介绍来历,能够与智宵扯那么多不相关的事情,可以让晋国卿大夫知晓自己的来历,内心里多少是觉得荣幸的。
“说罢。”智宵神情转为严肃,问道:“秦国何人与我会面?”
秦卫收敛起笑意,行礼说道:“乃是公子昂。”
谁?
智宵不知道公子昂是谁,只知道一定是秦国的公族。
有公子这个前缀,说白了就一定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后裔,不过并非一定是当代国君的子嗣,也就是公子的公子的公子……一直套娃下去,国君的孙子则一定以“公孙”为前缀。
秦卫懂得察言观色,看到智宵愣住,解释道:“乃是寡君第七子。”
啊呀!
那公子昂就是一个不尴不尬的身份,证明自身的能力不俗,才能够获得负责与智宵见面会谈的任务。
会面的地点由秦国定。
什么时候见面变成智宵来定。
智宵没有立刻定下双方会见的时间,又开始与秦卫闲扯起来。
由于之前智宵提到了秦氏的先祖过往,继续闲扯倒是不显得突兀,也逼得秦卫不能完全不回答一些提问。
保密意识什么时代都有……,错了,或许要排除掉两宋?国家大事都能让士大夫在公共场合以吹牛逼的方式高谈阔论,国家机密技术可以写书印刷进行贩售。
总的来说,有点脑子的人,他们肯定不会随意透露出一些秘密,尤其是对竞争对手。
秦卫与智宵在身份上存在绝对的不平等,得到智宵的以礼相待,多少是有些会找不着北,还真的让智宵问出了一些想要知道的答案。
例如,义渠一直在袭扰秦国的北疆,去年秦国的损失极为惨重;秦国希望借由章嬴会成为智宵媵之一的关系,好好地跟智氏当邻居,不希望爆发任何的冲突;楚国有使节到秦国都城“雍”出使,有没有达成什么合作则是属于未知。
“那便十五日后会面。”智宵在刺探出想要的情报之后,不想再过多闲扯。
秦卫当然只能答应下来,只是有些话题必须问清楚,便说道:“不知晋卿届时会带几人前往?”
这个还真的必须说清楚,免得到时候因为双方带或多或少的人产生不该有的误会。
智宵想了想,说道:“五千之数。”
可以拒绝的话,秦卫自然不想会面双方要带五千人的数量。
要知道秦国近期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最为紧迫的便是集结兵力北上驱赶在己方势力范围内游动的义渠人,需要用到的兵力不能低于三万。
秦国能够在短时间进行集结的兵力有多少?三个月之内可以集结完毕的极限兵力不会超过四万,能够花更多时间来集结的兵力,不太好说到底有多少,或许是六万,可能达到八万?反正举国可动员的参战之兵,数量绝对不会超过十万。
有限的兵力之下,仅是一次会面而已,要动用五千的士兵,对于秦国来说显得太浪费了。
秦卫无法也不敢拒绝。
无法拒绝是不想示弱,一旦让晋国看到秦国的虚弱,不用多久晋军就会西向,展开对秦国的入侵。
不敢则是身份差距的因素,大人物决定了一件事情,历来没有小人物拒绝的份。
十五天之后。
智宵站在战车之上,目光扫视集结起来的五千兵马。
这五千将士中,有一千五百来自辅氏,也就是辅果封地征召来的“士”、“徒”和“羡”。
智宵能够从辅氏进行动员,并非因为智宵是宗子的身份。
以既定规则哪怕是家主也无法直接征召,需要将命令下达给辅果,再由辅果这位辅氏之主去下达动员令。
而智宵可以在辅氏动员,说白了的先决条件是辅氏事先得到辅果的命令,一旦智宵有任何命令,辅氏众人必须无条件执行。
集结起来的部队,能够看出装备上的差距。
比如说,智宵名下封地集结的将士,他们的装备比辅氏的将士更好;以前属于魏氏或范氏的人,他们的装备又比辅氏来的人差。
“出发!”
从“梁”地到泾水需要走上三天多的路程。
在这期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等待智宵接近泾水之边,相距十里得到了秦人队伍的迎接。
秦人队伍为首者依旧是秦卫,前来负责迎接,也是一种领路的行为。
在晋人与秦人的大部分进入到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时候,晋人这边立马骄傲起来。
不是别的。
晋人这边起码在制服上做到了统一颜色,也就是上红下黑的款式。
秦人那一边,看上去战袍的颜色很杂很乱,又以灰白色居多。
为什么是灰白色占了多数?因为不用染色。
后世有心理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穿相同的制服能够增加向心力和归属感。
晋人骄傲的原因却是,他们看得出秦人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