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大的改革却是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改革就是普通黎庶也能够有自己的家庭,可以跟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女在一起生活,不再像以前那般明明是一家人却是分居状态。
老智家还有一个新的变化,随着承包制的实施,各处封地也有一项新的指令被下达。
这个新指令就是获得使用田的家庭,每一户十三岁到四十岁的男丁都要在每年农闲时接受训练。
这种事情在晋国不算新鲜,以往就有农忙时干活,农闲时集结起来进行训练,相关的旧例。类似这样的人被划定为“羡”。
所谓的“羡”就是半兵半农的阶级,用现代的说法叫预备役人员。
这些“羡”没有能力自备武器和军粮,他们的武器和后勤补给由家族来承担,不享受战利品的分配额度,立功了却是能转职为“徒”,获得土地或奴隶的赏赐。
其余列国并没有“羡”这个阶级,倒是楚国贵族或封君很喜欢干拉农夫凑数,乃至于去抓捕或邀请蛮人增加出兵的人数。
所以,能够明白晋国为什么显得武德充沛,成为霸主之后,一直到分裂前一直是霸主了吧?
说白了就是晋国的预备役数量充足,保证了随时能够拉出足够多受过训练的士兵,不缺乏兵力之下,哪个国家跟晋国拼兵力消耗能拼得过嘛!
现在,老智家因为承包制的实施,增加了“羡”的数量,一翻就是增加数十倍之多。
暂时还看不出一个小举动带来的改变会有多么猛烈,某天老智家被逼急了进行全面动员,拉出来的兵力却是多达二三十万,一定会吓得世人惊掉下巴。
那个二三十万是建立在老智家现今的人口基数之上,七八十万人有二三十万人可以参战,比例已经达到夸张的四比一。
要是老智家有两百万的人口,能够拉出来参战的人数就可以有个四五十万,可以想象有效动员力是多么夸张了。
然而,四比一或五比一的动员效力是战国时代的基本操作。
老智家只是比其他家族或诸侯国提前迈出步伐,从动员效率上领先约四五十年。
“我家如此,必然引得他家效仿。宵以为,随之效仿者必是魏氏。”智宵进行了上面关于‘羡’为什么增加的原因,又做出了一个预言。
智申已经搞懂怎么回事,听到会第一个效仿的是魏氏,郁闷地说道:“魏氏已效仿我家诸多。若非时局所限,当伐之!”
古典时代有“专利权”这种玩意,不想两个家族因为“专利权”纠纷而开战,最好不好去进行相关模仿。
智宵笑了。
事实是老智家先挑战老魏家在军工业上的地位,哪怕老智家没有对外贩售军工产品,仍旧打破了相关的默契。
老魏家觉得自己受到挑衅选择忍了。
现在无外乎是老魏家认为界线不存在,学习老智家的一些举措属于一种平等报复。
智宵并不担忧被模仿,清楚自己一直会处在领先地位。
承包制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举措,实际到了会放出另一个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