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命魏侈、韩不信攻打吴军的营寨,又下令韩庚与赵毋恤率军追击吴军,战斗从深夜的寅时二刻开始,进行到当天下午才结束。
因为是一起来进行会盟的关系,吴军即便自选一处立营,营寨跟诸侯联军的距离仍旧不远,最先有确切战报的便是晋军的袭营结果。
“中军佐与下军将袭营中伏,及时退兵仍旧折损两千余人,大半为火吞噬。”智宵的脸色并不好看。
魏驹的脸色就更难看了,问道:“下军将事先可有预料?”
智宵直接否认:“知晓吴军定有准备,岂料施以火攻。”
如果是正面厮杀的话,晋军对上吴军一点都不会发怵,乃至于有信心战而胜之。
换成了无所不用其极的交战方式?这不,晋军立刻在吴军手上吃亏了。
智宵说的折损两千余晋军,不包括袭营前后的肉搏战,仅仅是中了火攻的晋军数量。
魏驹见智宵第一时间反驳,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会用嘴巴讲出来,只说道:“孙武果然狡诈。”
是吧?军事上的无所不用其极并非孙武开创,之前吴国就在使用类似的手段,只是孙武将无所不用其极给“系统化”了,成为了“兵者诡道”的代表人物。
随后,会有一个叫孙膑的人将军事上的无所不用其极发挥到极致,引领“兵者诡道”的潮流,从那之后诸夏大地的交锋九成九不再存在什么规则。
昨夜中了火攻的两千余晋军,无一身上不带伤势,直接被烤熟的人数约有八百,着实是狠狠地给晋国高层上了一课。
那可是八百骁勇善战的将士,投入正面交战的战场,打得再艰难都起码会有个一换一的战损比,结果都被烧死了。
其余的战报有在陆陆续续送来,充斥着晋军在哪中伏,又或是晋军被引到哪里陷入以寡击众的苦战,仅有数量极少的好消息。
智宵与魏驹被召唤到国君的营帐。
“吴人无耻!”晋君午不是因为晋军屡屡中伏在发怒,发怒的根本原因在于吴国君臣不告而别,还派出使者前往各诸侯处宣扬遭受晋军偷袭才撤离的。
仅是讲过程的话?
可以是:晋国方面察觉到吴国想偷偷离开,还是不告而别,晋军才发动对吴军的总体攻势。
也能是:吴军并没有想离开,更没有想要不告而别,遭到晋军的偷袭才撤离会盟地点。
各诸侯会相信哪一种说法?反正明面上都接受了晋国君臣的这一版本。
晋军留下,吴军离开,众诸侯可不敢放弃会盟,傻子才接受吴国使者的版本。
在这个时候,参与会盟的楚人开始现身说法,讲述吴人的各种卑鄙无耻,并且还每一件例子都讲得有理有据。
吴人不守规则是天下人早就知道的事情,只是天下人同样认为晋人和楚人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若是实力像晋人、楚人或吴人那般强大,列国其实也想尝试不守规矩是什么滋味,奈何他们的实力不允许不讲规则。
毕竟,聪明人哪能不知道规则的存在是保护弱者,一旦弱者绕过规矩做了点什么,强者会用规则之外的手段成倍施加在弱者身上。
“吴军彻夜奔逃,已成天下人嘴中笑话。君上,诸位,我等且回归正轨,商议如何讨伐中山国?”赵鞅实在不想继续谈论跟吴国有关的话题了。
昨夜到今天白昼,吴军用一次次军事行动在狂打晋国发号施令者的脸,晋军的损失也在随着继续追击吴军而增加。
那么,从昨夜开始的军事行动,摆明就是失败到耻辱的地步,每一次晋军中伏或陷入以寡击众境地都是甩在赵鞅脸上的一记巴掌。
偏偏赵鞅不能承认那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肯定要找出新的目标来改变众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