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吴军俘虏的装备,起码是一名“士”的身份,不缺有大夫爵的人物。
旌旗就更好说了,无非就是晋军从吴军那里缴获而来。
公孙圣扫了几眼跪倒的几方人员,注视放在地上被践踏的旌旗则是眼角开始一抽一抽的。
每一面旗帜都有属于自己的花纹。
以当代的规则来论,大夫爵级别的贵族上了战场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并且一定会有家族花纹作为徽章。所以一支军队的旗帜越多,代表随同出征的贵族数量越多。
同时,有正规编制的诸侯国,军事单位在“旅”以上也会有自己的旌旗,既是所谓的战旗了。
吴国的军事编制是晋国派出巫臣前往编训,用的是《周礼》制度上的编制,不是晋军的一乘战车的车组成员在内共七十五名将士。
与此同时,吴军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制度,也就是像楚国那般,不对纳赋贵族的私军进行重新编制。
楚国和吴国的贵族带着私军纳赋,带来多少私兵通常靠自觉,一名贵族在统帅那边就是自成一部,每一部有多少人马全靠该贵族自觉上报,搞得很难统计正确的参展人员数量,甚至贵族私军都是什么成分都难以进行分辨。
一般情况下,楚国和吴国的贵族会大量使用农夫凑数,搞得纸面数据看上去显得人多势众,战斗力实际上却是很堪忧。
春秋战国并不是比烂的时代,相反是一个尽力做到精益求精的时代,一旦落后绝对会挨打,挨了打就会想着继续改良,区分在于能不能办到,有没有出现成果。
智宵看向公孙圣,笑着说道:“此些匪类冒充吴军伏击于我。”
公孙圣:“……”
可以看作智宵现在就是在展现成果,并且很是侮辱人。
更侮辱人的还在后面。
智宵挥了挥手。
站在那些吴军俘虏后面的晋军士兵,他们进行了合作,一人踹倒吴军俘虏,另一人手里的戈往倒在地上的吴军俘虏后背心脏部位啄了下去。
一道道闷哼声显得急促而又短暂,一条条生命也消逝了。
公孙圣太过于震惊,连一声“住手”都没有喊出来,怔怔地看着撕掉的几方人员,好一会才愤怒地喊道:“晋卿这是何意!?”
智宵无视了公孙圣的愤怒,笑着问道:“处决些许匪类,公孙为何发怒啊?”
站在一旁的赵毋恤嘲讽地说道:“乃有匪类不宣而战,杀之理所应当。此等匪类,我(晋军)全歼五支,余下七支仅些许人逃脱。”
这是在说事实,也是将整个吴国给骂进去。
吴国历来喜欢干不宣而战的事情,他们在南方那么玩也就算了,反正楚国在南方也是那样。
可是楚国到了中原就会伪装成为文明人,吴国到了中原竟然敢搞这一套?
既然吴国那样玩,不是自己放弃了规则带来的保护吗?
所以,晋军怎么对待吴军,等于是吴军自找的。
题外话:
电脑坏了,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