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与魏驹来到赵鞅处,讶异地发现并没有其他人在场。
赵鞅出军帐相迎,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礼遇。
进入军帐内,赵鞅比了一个手势,招呼道:“两位请坐。”
魏驹看了一眼智宵,两人能够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发现异常。
有一句俗话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军事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异常规则,大概就是某天上位者表现除了不寻常的礼遇,受到那种待遇的人就要倒霉了。
智宵没有亲自做过帮士兵吸脓疮的事情,大多数突然对某个人或一些人关怀备至,基本上就是要派九死一生的任务。
现在,赵鞅对智宵和魏驹表现出不一般的礼遇,一定有艰巨的任务想托付于两人。
智宵和魏驹沉默着坐下,一同注视着赵鞅,等待命令的下达。
“两日试探,已大致窥知敌军前线部署……”赵鞅说着亲自去拿来舆图,铺开之后示意智宵与魏驹上前,指着舆图说道:“此些山地处处有敌军营寨,合约三十余座,每座千人或四千不等。狄人与楼烦合兵当有八万之众,两军对垒阵地约有六万余人。”
这个判断跟智宵结合侦查来的情报,推测敌军的数量差不多。
魏氏那边肯定也有自己的结论,听得魏驹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赵鞅的判断。
“敌军合兵八万,对垒之地屯兵六万余,它处防备定然松懈。”赵鞅手指向了仇由的位置,继续说道:“此乃是狄人另一处屯兵之地,兵力约一万余,仅‘仇由’一城便驻守五千,余下分布各处山口。”
仇由?
为什么赵鞅要特别提到仇由,还指出了驻守多少兵力。
魏驹之前听智宵提到过仇由。
当时智宵只点到仇由的名字,没有做其它的解释。
现在赵鞅又专门摘出仇由,不得不让魏驹联想智宵跟赵鞅在一些战略上的看法是不是一致。
“仇由位处鲜虞平原以西,乃是鲜虞山脉西南入口,歼灭仇由敌军可入山区,行动迅速约七天便可直插当前敌军背后。”
“下军有兵三万,携一万两千五百齐军,一千卫军,总兵力可达四万三千五百,乃是仇由敌军四倍之多。”
“便是敌酋察觉我军调动,安敢大肆调兵?仇由仍旧乃是敌军薄弱之处!”
有这三句话打底,赵鞅想发布什么军令已经很清楚了。
赵鞅没有说出来的是,敌军调动部队支援仇由,以战局的走向来定义,其实才是联军最乐意看到的。
不管地形的优势多大,总是要有足够的兵力驻守,要不然地形再好用又怎么样?
中山国与楼烦的联军占据着有利地形,他们也早早部署了防线。
以晋国为首的诸夏联军想攻破中山国与楼烦布置的正面防线,能够预期的是哪怕能打下也会得到一个死伤惨重的结果。
其他诸侯国跟晋国很难一条心,他们会愿意将自己的军队投入到艰难的攻坚战中吗?怎么猜,各诸侯国都不会愿意。
因此,晋国在需要保存实力用来继续镇压列国的前提下,一样不会正面强攻中山国与楼烦的防线。
总得来说就是,诸夏虽然组成了联军,晋国不像以前可以镇压不服,强迫诸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内部的牵制比较大,针对中山国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只能取巧了。
“二位率军离去当日,我便挥军发起攻势,不使敌酋敢于大肆撤军。”赵鞅笑着看向智宵和魏驹,继续往下说道:“二位灭仇由守军,可自决是否深入山林。”
智宵与魏驹对视了一眼,站起来行礼应:“诺!”
没有强制命令一定要深入山林,算是赵鞅的一种变通……,或者干脆明示在甩锅。
如果赵鞅强制智宵和魏驹必须率军深入山林,从后面威胁正面战场敌军的后翼,以为智宵和魏驹会执行吗?
另外一点,由赵鞅指挥的正面战场,真的能够给予敌军足够的压力吗?
别闹到最后,两支诸夏联军相隔不到十里,正面战场无法突破,倒是深入山林的那一支被合围歼灭了。
智宵和魏驹离开赵鞅那边。
走了有一段路,魏驹才开口问道:“正卿此举何意?”
到这个时候,智宵怎么会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此战并不明朗,难以武力灭国,乃至不宜发起强攻。正卿需逼迫中山国自行去除国号,我等讨伐仇由不过予天下人些许交代。”
魏驹问的不是这个。
诸夏联军无法使用武力灭掉刚建立的中山国,高层谁看不出以联军内部现状,确实是无法做到呢?
魏驹想搞清楚的是赵鞅的心态,想了想却是没有再问。
如果说稍前一段时间还不明朗,近来赵鞅的一系列表现,不得不让智氏、魏氏、韩氏进行深思。
以前的赵鞅是一个多么嚣张跋扈的人,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每每无视了双方的实力差距,无一例外都是用强迫的方式。
范氏与中行氏的联合不够强大吗?两个家族的联合,以纸面数据可以吊打赵氏、魏氏、智氏和韩氏的联合,当时的赵鞅选择了正面对抗,看不出有丝毫的退缩。
现下的智氏是很强大,可是智氏与韩氏的联盟有点名存实亡的趋势,还有一个态度不明的魏氏在旁,仅以表面情况来看,赵氏面临的环境其实不比对上范氏、中行氏恶劣太多。
魏驹压低了声音,问道:“我等盘算可能已被赵氏洞悉?”
智宵用意外的表情看着魏驹,反问道:“因何有此问。”
魏驹说的是智氏和魏氏要联合分裂晋国的事情。
“……”魏驹被智宵反问,问得不知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