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寅带来了赵鞅的新命令,要求智宵立刻率军进入山区。
智宵拿到手书,看完又详细检查了一遍印玺,问道:“此道军令可有入档?”
司马寅恭敬答道:“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新军将、新军佐一同见证归档。”
正式的命令,行文一般是一式三份,发布命令者和接令者各一份,另外一份则是纳入国史存档,显得非常的严谨,真的不是影视作品中只写一份交给接令者就算完事。
现阶段的诸夏,人们敬苍天也敬鬼神,哪怕没有因果报应的理念,敢发誓就会拼命去做到。
有点身份地位的人,他们不希望给自己死后留有污名,因此也非常敬畏历史,会对自己想要和做过的事情负责。
在主力那边的卿大夫见证赵鞅的命令归档,代表的是他们将作为见证者,也成为一名监督者,有义务在出现重大事件之后当裁判,判决赵鞅的命令是否合理。
若是智宵依照命令行事,结果出现重大损失,乃至于闹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众卿大夫必然向赵鞅追责了。
在这么一套规则之下,有家族的实力作为监督保证,下达命令的人怎么敢胡来?
等这一套机制丧失,还有人喊出了“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么一句话,上位者犯错不会遭到处置,乃至于根本不怕任何指责,必然会变得肆无忌惮了。
智宵没有说“晋阳”地的赵氏私军没来,一旦他们深入山区,后路的安全问题相关,更没有对转达命令的司马寅有什么为难,接下命令召集了全军将校。
“正卿命我等即刻入山。”智宵在会议上简单又直接地公布得到什么命令。
魏驹问道:“可是生变?”
智宵才不相信魏驹没有在关注正面战场的人发展,身处正面战场的魏侈没有派人通报信息,问那句话显得有点多余。
诸夏联军已经攻山十余天,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发动大攻势,一定能够让狄人和楼烦人猜出一点什么。
赵鞅派人约见敌酋,遭到了拒绝,相反敌酋进行了挑衅,说是等什么时候联军拿下第一座山头,再来提碰面的事情。
遭到敌酋拒绝的赵鞅一定暴怒,不免产生就拿下一座山头给敌酋看的想法,可是联军仍旧只是小打小闹,原因当然是赵鞅与众卿大夫、列国代表商议,大多数人并不赞成展开强攻。
事后,赵鞅多次要求众人配合,有一天也真的展开了强攻,奈何联军的作战意图太过明显,付出重大伤亡仍旧没有取得进展。
现在的情况是,狄人和楼烦人早就构建了成熟的防御工事,他们占据了绝对的地形优势,尝试强攻没有得逞的赵鞅想要持续强攻,折损不少兵力的其余人却不配合了。
既然正面战场受挫,赵鞅肯定就要别想它法,轮到智宵这边有所表现了。
智宵将正面战场的情况稍微介绍了一番,环视众人一圈,问道:“诸位可有建言?”
魏驹抿嘴不说话,思考智宵是个什么意思。
指挥官只会在有所顾忌下会提问,事实上不一定是想要集思广益,有可能是做好了丢锅的准备。
也就是说,指挥官明明有决议,自己没有把握做好,创造机会让众人提议,像是接受了某人的意见,出事了责任却要讲的那人去承担后果。
张孟谈问道:“不知敌酋可有增兵?”
智宵看向了仲由。
近期对山区内进行侦查,主要负责人便是仲由。
“并无察觉敌军增援,便是左近敌军亦如同不知仇由已亡。”仲由给出了答案。
仇由已经被他们攻占半个月多,其它地方的狄人或楼烦人竟然还不知道?
那么,敌人到底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在做什么设局?
“子路……”张孟谈一脸的困惑,问道:“果真如此?”
仲由答曰:“仅是汇报侦查所知,不知敌军盘算。”
现在的人,他们平时都不会口嗨,事关军情就更不敢胡说八道,哪怕有绝对把握的事情也不会蠢到打什么包票。
智宵看到张孟谈只是提问,问完闭嘴没有多说什么,深刻意识到目前晋国国内的形势多么复杂。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赵鞅才会那么束手束脚,名义上可以指挥的军队不少,实际上根本就指挥不动。
同时,源于形势的复杂,智宵这一路的人,他们才会不敢轻易发言,怕的就是被卷入什么斗争之中再被轻易碾死。
“田大夫?”智宵看向司马穰苴。
齐国有一万两千五百将士在这一路军,本身作为名将的司马穰苴却极少发表意见。
司马穰苴被点名,沉吟了一小会才说道:“既有军令,何敢不从?只是……,山内实属地形复杂,敌军全无反应略显异常,全军突入风险极大。”
要是敌军有做增援,其实才是联军这边最不担心的。
因为敌军没有增援,一系列情报也显示好像不知道仇由被灭,倒是让形势反而变得极为诡异了。
智宵又是听到了模棱两可的答复,干脆站起身来,说道:“本将有令。”
所有人都站起来,摆出等候命令的姿态。
智宵看了一眼魏驹,又扫了司马穰苴一眼,走到悬挂的战争态势图边上,下达第一个命令:“下军佐率七千五百兵士,攻夺……”指了几个目标,一边说道:“此三处敌寨务必三天之内攻克。”
有明确命令了?魏驹有什么想说的,不立刻表达清楚,接受命令就该依令行事。
魏驹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权衡好,有异议就立刻讲出来,没有异议则是接令。
“诺!”魏驹选择了接受命令。
智宵先点了点舆图的两个地方,再看着司马穰苴,下令道:“齐军攻取此二处。”
有魏驹接令在前,想拒绝的成本会很大。
司马穰苴这一几天也不是干闲着,有在研究智宵的“闪电战”打法,同时一再派人侦查山区的情况。
“诺!”司马穰苴同样接受了命令。
智宵环顾其余人一圈,说道:“你等随我进军。”
他们当然行礼应:“诺!”
这样看起来,智宵对这一路大军起码还做到了掌控,不像赵鞅虽然事实上和名义上都是联军的指挥却不被配合。
并不是命令下达,大军就能立刻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