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崤之战”晋军埋伏并全歼秦军,诸夏的战争进入到讲“艺术”的时代。(史学家并不认为是孙武开启了不讲武德的作战方式)
文种必须承认还是中原人会玩,晋国在某些方面也一再开创历史潮流,先是带头玩卿族政治,随后又带头不给周天子敬献礼器,到现在卿大夫完全无视了本国之君的存在。
“这样看,随着晋国卿位家族实力壮大,晋国之君便如周天子一般。只是不知道晋国什么时候分裂啊?”文种这一刻从智宵的一个小态度,联想到了很多。
当然了,晋国卿大夫不尊重国君,跟越国的关系不是那么大。
越国现在有两位“宗主”需要侍奉,其一个便是长久认老大的晋国,另一个是打输之后认成爹的吴国。
因为实力不如人的关系,越国表面上对吴国全面恭顺,拿这一次吴国开掘运河来说,仅是吴国提了一嘴,越国就征召三万多人去充当劳动力,粮食等物资也上缴了一批。
文种在来晋国之前,他其实去了楚国一趟。
现下,孙武又率军在攻打楚国,等于吴国与楚国又爆发了战争。
楚国那边刚在郑国损兵折将,并且内部因为白公胜爆发内乱。
尽管公子申(子西)为了顾全大局自杀身死,换取多数贵族不再支持白公胜,楚国的内乱却是没有完全平息下来。
有内乱又面对外患的楚国,贯彻学习晋国的策略,一再暗地里对越国进行扶持。
仅是文种近来一趟前往楚国,越国就从楚国获得了三百套皮甲、两万多各类兵器,弓、箭合计多达八万的数量,其余算是财货的物资也有相当一批。
那么,文种来晋国智氏这边,肯定不是只为了前来观礼,其实是想复制在楚国的成功求援,想从晋国乞讨援助归国。
毕竟,吴国已经公开挑战晋国的霸权,哪怕晋国无法出兵南下讨伐吴国,总不会什么都不干吧?
以前晋国可以带着吴国走进“文明”社会,等吴国变成晋国的敌人,晋国为什么不能选择扶持越国呢!
正要说点什么的文种看到施夷光和郑旦一同出现,再看到两女的穿着,脸上表情控制不住一愣。
施夷光便是西施。
郑旦便是郑旦。
两人没有被智宵改变人生轨迹的话,她们就是被范蠡挖掘出来,再由文种亲自送到吴国,变成吴君夫差的玩物之二。
对了,文种送去吴国的女子可不止两人,多达八位,只是历史上施夷光和郑旦比较得宠罢了。
在这个历史版本之中,文种仍旧送了八位女子去给吴君夫差玩弄。
根据智宵所知,文种送去吴国的八名女子,她们皆是在“诸暨”生长的人。
那个“诸暨”是一个好地方,非常盛产美女。而当地女子一般以浣纱养家,有着数之不清的浣纱女。
智宵还知道另外一件事情,被文种送去给吴君夫差的八名女子中,受到宠爱的两名女子,她们分别叫勤勤与姑苏。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勤勤与姑苏之中会出现一名“西子”,在这个历史版本中代替施夷光成为四大美女之一?
美人常有,附加史诗级故事才有包装价值,进而使名气效应得到叠加上升,最终被打造成为品牌。(正史并没有貂蝉,貂蝉一样是四大美女之一)
文种与智宵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闲话,前者看出后者变得不耐烦,话题转到了吴国胆敢挑战晋国霸权上面。
“吴国并无北上之举。”智宵假装根本不在意。
“晋卿糊涂啊!”文种稍微停顿,主要是看智宵有没有发怒,见智宵果然对自己瞪眼,往下说道:“吴国开掘运河为何,睿智如晋卿缘何不知!”
这叫什么?说客哪怕明知道会惹怒对方,依旧总是会语出惊人,目的便是吸引想说服对象的全部注意力。
说客等想要说服的对象注意力集中过来,一定会讲出一个大命题,为的就是带动对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思考,逐渐将对方带进自己的节奏,挖好坑让对方自己走进去,极可能还会让对方动手将自己埋起来。
“有纵横家的那味了。”智宵门清,心里玩味,表面上装出不以为然的模样。
文种为了增加说服性,仔细了来讲吴国挖掘运河带起的效应,包括晋国的小弟宋国在跟吴国暗通款曲,鲁国公开站队吴国,表明晋国的霸权已经发生实际动摇。
讲了确实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不免要描绘未来。
文种描绘的那个未来,吴国将运河挖掘成功,取得了中原的桥头堡,晋国在与吴国争霸过程中管不上楚国,诸夏大地演变成为晋国、吴国、楚国的三国争霸。
“确实有演变成多方争霸的可能性,只是到时候晋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智宵承认文种对可能实现局势的前瞻性,只是文种的目的太强了。
所有的危言耸听都是建立在有事实依据之下,只不过会在描述过程中利用话术进行夸张化。
智宵并不介意未来诸夏大地多强并立,相反很乐意见到那种局面。
一旦多强并立,代表着互相之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位处西边一隅的智氏有坐视风云跌宕的机会,也能学欧洲搅屎棍玩操控流,时机合适了再东出一举扫平天下。
智宵又很清楚一点,吴国天生存在太多缺陷,哪怕勾践没有抓住机会一举灭之,吴国的强盛最终也只是会昙花一现,不足以长期跟其他强国竞争。
将能讲的话绕了一圈的文种观察出一点,能够看出智宵真的对东南一隅发生的事情兴趣不大,迟迟找不到机会讲出谋求晋国援助的话头。
一天的时间接触完毕,文种回到下榻之所复盘了一天的交流过程,只得出智宵不在乎吴国、越国、楚国这三个南边国家的恩怨情仇。
“晋国其余的卿大夫,他们会跟智宵是相同的态度吗?”文种觉得要是那样,越国想推翻吴国这座大山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