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说呢?
秦国一直以来面对智氏的入侵基本是处在被动挨打的状况,几次有限的主动出击都被智军摁着揍一顿之后龟缩回去。
会出现这种情况跟秦国陷入颓势足有三十余年有关,他们自从“麻遂之战”后就举国失去信心,随后又历经秦君盘继位之后的长久混乱,掉进坑里一直都没有爬起来。
要是知道秦君盘日后的谥号,马上就能够看出一点什么东西了。
会得到“悼”这个谥号的君主,他们基本都是英年早逝,不然就是有着非常屈辱的当政生涯。
目前秦君盘十六岁,但是已经继位五年,也就是十一岁的时候正式继位。
世界上任何的政权,只要是最高领导人年纪很小的时候继位,必然会涌现出诸多的乱象,当前的秦国自然也不例外。
智宵没有记错的话,记得秦君盘在位十五年,薨逝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
再之后,公子刺继位成为新任秦君,一样是极小的年纪就登位,随后又让秦国持续混乱。
这位叫刺的秦君,一生几乎在跟秦国的公族和非嬴姓贵族做斗争,杀掉不少公族封君与贵族,然后得了一个“厉”的谥号。
现在知道智宵为什么会盯上秦国,并且有十足的信心,认为最差的结果也是将秦政权打得远离故土了吧?
恰是因为秦国因为内乱混乱掉进坑里,另有义渠不断入侵,再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智氏,就问问秦国该怎么抵挡。
按理说,秦国正在面临极大危机,国内的公族和贵族应该消停,暂时放下互相之间的争端,团结起来保卫国家。
事实是怎么回事?秦国的状况跟晋国差不多,内部的家族因为互相敌视与忌惮,有人想要一致对外也会被另外那些人拉拽着,导致所有人仍旧陷在烂泥坑里面。
根据范蠡的说法,只有在实际威胁到“雍”的时候,秦人才有点放下矛盾的意思,都城的危机一旦解除又纷纷缺乏出击欲望了。
“臣以为不可给秦庭有喘息之机。”范蠡的意思是,智氏又有一个满编军团抵达西部战区,一旦秦人知道智氏增兵的消息,哪能不知道智氏要动真格,凡有理智都该放下矛盾了。
智宵没有马上给范蠡回应。
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局面,其实是固有思维在害秦国。
秦国君臣或其他有志之士,他们以为正在发生的战争跟以往差不多,顶多就是被晋国(智氏)攻占一些土地,没有太多国祚会被灭掉的危机感。
当前的大多数诸侯国都是那样的心态,其中包括被欺压到只剩下一座孤城的卫国。
既然有卫国只剩下一座的例子,为什么仍旧无法唤醒秦国公族封君与贵族?之前已经提到,不是没有人觉醒,更多人不肯消停,恶劣的内部环境搞得再清醒的人都无计可施。
智宵休息了一天,随后召集人开会。
会议上,范蠡仍旧持昨天的意见,认为应该赶紧展开军事行动,一旦开打目标就是攻克“雍”城。
智宵环顾与会众人一圈,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讲身份区别,理应由辅果率先发表意见,也就说道:“依宗子之令,攻城器械打造从未间断,我军已有大批器械可用。”
不是答非所问,给出的答案已经无比明确。
其余人干脆就纷纷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