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卿大夫除了赵毋恤之外,其余的卿大夫都已经在“新田”了。
因为局势所迫的关系,几位卿大夫不是聚在一起商议,便是两位或以上频繁见面,谈起的话题每次都是怎么应对吴国闹出来的大动静。
今天,智宵有新的话题需要谈起。
这个话题当然跟吴国有关。
智氏在许多国家设有情报站点,有些国家设立情报站的时间已经多达七八年。
智宵不是有亲自去过一趟吴国吗?那一次南下真不是为了寻找西施,找美人只是顺带,或者说当作一个理由,真正的用意是去吸引吴国君臣的注意力,便于智氏暗中在吴国和越国的一些行动。
智氏在各个诸侯国的情报站点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商业,另一种是平时不联络的隐秘情报站。
因为时代限制的关系,进行情报收集的难度奇高,首先是没有一点名望的人,作为异国来客接触不到列国贵族;再来是跟脚不够高的人,得不到列国贵族的接纳,
那么,无法接触到列国贵族,自然也就不存在收买或抓住痛脚威逼。想要收集情报,只能从坊间听闻,再来就是注意那个国家或国中大贵族有没有什么动作,从一些细微来整合信息,猜测出大概的情报。
其实,春秋时代的限制到了战国仍旧存在,真不是谁想接触贵族就能够接触到,只不过到了战国变成有钱能使鬼推磨罢了。
想在春秋时期收买贵族?那就要请问:恁能给多大的土地?
说白了就是,在春秋时代能收买贵族只有一个手段:给地!
“吴国或将生乱。”智宵一句话,惹得魏驹、韩庚瞪大了眼睛。
魏驹急声道:“速讲!”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
吴国在一国之君公开发表要挑战晋国霸权的宣言后,国内大致上分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平南派,另一个是向北派。
所谓的平南派就是,力主先彻底灭掉包括越国在内的几个南方国家,扫平了背后的威胁,没有了后顾之忧,再集中力量北上。
而向北派有自己的观点,认为吴国根本没有可能灭掉楚国,屁股后面的越国对吴国构不成威胁,恰好晋国内斗得厉害,想要赶紧北上将晋国掀翻,再借掀翻晋国的威望整合中原诸侯的力量,带上一众小弟反过来彻底将楚国灭掉。
所以,吴国虽然分成了两个派别,他们却是不反对挑战晋国的霸权,只是在先南还是先北上出现分歧。
智宵认为魏氏和韩氏应该知道吴国内部有两个派别,一问也得到肯定的答案,魏氏和韩氏当然知道。
“主张先南者,为首乃是伍员;主张当即北上者,为首乃是伯噽。”智宵不太清楚魏氏和韩氏对这个了不了解。
魏驹和韩庚不管了不了解,反正点头让智宵接着往下说。
那位伯噽是一个在朝堂上蹿起速度非常快的人,只是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从一个边缘小角色变成了吴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伯噽的先祖是晋国郤氏一员,后来郤氏爆发内乱,伯噽的先祖逃亡到楚国。逃到楚国的伯氏后来又混不下去,选择出逃到吴国。
算起来,伯噽几乎是空着手到吴国,源于出身的关系获得吴僚的收留,但是吴僚只是收留伯噽而已,连块地皮都没有赐予。
伯噽的生活改善是在阖闾当政时代,获得了大夫的爵位,只是吴国的国情跟许多国家都不一样。
吴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从寿梦那一代开始,不轻易赏赐贵族封地和人口,玩的是高度集权的制度。
所以,获得大夫爵的伯噽依旧没有属于名下的封地,府宅以及仆人都是属于国君。
到夫差当政之后,伯噽依靠说话好听又做人圆滑,成功搭上夫差的线,没有多久就成为得势的宠臣了。
看伯噽在吴国的发迹,其实就是大一统王朝抱上皇帝的大腿,哪怕没有建立什么军功或政绩,只要皇帝喜欢就能飞黄腾达。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压根就不可能发生,要么是晋国模式的看血统与军功,不然就是如楚国等国一般有好血统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