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春播结束之后,晋国各地的军队要么是向南开拔,不然就是到“新田”郊外等待接受检阅。
从吴国决定到“黄池”会盟,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七个月。
在这七个月里面,列国有邦交能力的人显得很忙。
不提周王室的公卿到底都在干什么,他们顶多就是隐晦替诸侯加油,期盼能够将晋国干挺,换个执旗人代行王事。
什么“旗”呢?就是管夷吾第一个喊出“尊王攘夷”的那杆大旗。
齐桓公的时代,齐国成为执旗国,能够随意召唤诸侯进行会盟,也就有了齐桓“九合诸侯”再让齐国成功称霸的伟业。
这个“称霸”指的就是为诸侯之长,也称“伯”。
称霸是为了获取各诸侯的进贡,发生战争的时候让诸侯带兵前来听命效力。
诸夏第二个完成“九合诸侯”伟业的人是晋悼公,似乎还是在七年之内陆陆续续召唤诸侯进行会盟,搞得各诸侯不是在会盟就是在前往会盟的路上,一个个可谓是叫苦连天。
现在,吴君夫差估计就是想复刻齐桓公与晋悼公干过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吴国不止会举行一次“黄池会盟”的活动,不用在战场上战胜晋军,只要能够维持一个平手,后面吴君夫差一定还会再召唤诸侯进行会盟。
在过去的七个月,吴国的使节四处奔走,拉拢这个诸侯国,威逼那个诸侯国,要的就是他们前往“黄池”参与会盟,一块在盟誓的时候痛骂晋国的残暴不仁。
天下苦晋久矣!
若不是晋国实在太能打,众诸侯才不乐意每年给晋国进一次贡,再陪着晋国跟楚国一开打就是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齐国第一次发起反晋攻势的那会,参与进去的诸侯国比较多;哪怕是第一次挑战失败,到第二次也争取到了不少盟友;第三次仍旧拉拢了之前的六成盟友,失败后才彻底拉垮;到第四次就没有诸侯国愿意继续陪着齐国玩了。
恰是因为齐国一再挑战晋国失败,搞到后面让各诸侯国认命,才有晋国长达百年以上的称霸。
如果算上在“刑①”的那次会盟,也就是晋国召唤诸侯一起打中山国的那次,吴国举行“黄池会盟”已经是第二次对晋国的霸权发起军事挑战。
上一次,吴国并没有拉拢到盟友,独力挑战晋国战败,将近五万大军还能逃回去三万多,还真算不上是一次惨痛的失败。
这一次,那么多诸侯响应吴国的会盟邀请,不是因为诸侯看到上一次吴军没有历经惨败,单纯就是各诸侯意识到晋国的扩张欲望太强,他们再不尝试反抗就要晚了。
“君上腹泻,无以阅兵。”韩不信刚从宫城出来,到东城门会合其他卿大夫。
晋君午近来三天两头就生病,不是腹泻就是精神不济。
那并不是晋君午找借口,乃是恰有其事!
至于晋君午为什么会那样,只能说智氏、魏氏和韩氏认为该换一名国君了。
直白说就是,智氏、魏氏、韩氏在捣鬼。
目前晋君午在宫城内连一名心腹都没有,有人千方百计进行算计的话,想让一个人反复生病简直是太容易了。
陈列在“新田”东城门外的军队数量仅有六千,其余参战部队中的四成已经在“虎牢”附近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