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在晋军营地,也能够达成效果的吗?
韩不信先是愕然,随后问道:“吴国栽赃于我?”
有人想泼脏水,不管王孙骆死在哪里,反正是在出使晋国一方的时候死掉,对吧?
王孙骆一死,舆论就能够操作起来,并且吴国是站在受害者一方在操控舆论,有能够立柱的立足点。
智宵对韩不信说道:“想必乃是为阻郑军回援。”
什么意思?
派到晋国这边的使节死掉,是不是能够让吴君夫差尽情发飙?
盟主合情合理地发飙,看上去无比生气,哪怕郑国有人想说话,吴国一方有的是借口不让郑国君臣讲话或进行拖延。
韩不信的脑回路……,或者说他的三观跟吴人很难同步,讲实话就是没搞明白吴君夫差在闹哪一出。
智宵不一样,没有穿越前什么信息看不到,后面又时时刻刻在防备赵毋恤这个老银币,有太多的亲身经历与进行预先假设,俗称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或许无法灵活运用,事情发生了再马后炮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非是寻机渡河北上?”韩不信原先以为吴国搞那么一出,意图达成同仇敌忾的效果来激励士气。
讲道理,郑国又在被入侵,外出的郑军回援很正常,晋国当霸主的时候非但不会阻止,还会想办法救援。
都说是讲道理了,问题是吴国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智申很早之前就明白意见事情,国内的事情还能管一管,涉及外务……尤其是涉及吴国,自己就不用浪费脑细胞,完全交给智宵去发挥就行。
在这种心态下,智申看到韩不信的反应,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很难不产生看戏的心态。
智宵并不喜欢展现或炫耀自己的聪明,一些事情却是不得不讲,也就说道:“吴人善于不计手段。如今,我(晋国)需防吴国,亦防赵氏、中山国、齐国。”
韩不信开始有点不满了,并且就是不满智宵拿自己当傻子,心想:“我不了解吴人,可是了解赵氏和中山国啊。有机会的话,赵氏和中山国必定跟吴国勾结,当然知道要防,要不怎么会同意在‘祁’地驻扎一个满编军团。”
现在,韩不信就想确认一件事情,问道:“交战当在何时?”
这个问题,智宵可给不了太明确的答案。
看就看赵毋恤会不会把两个姐夫剁了,又是在什么时候剁。
然后,赵毋恤没有剁了自己的两个姐夫,会不会忍不住跟联军勾结。
智宵想要的是什么?最好是吴军主动渡河!
这样一来,赵毋恤成了一个关键人物,将影响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