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陶丘之战”的战场范围很广,并且会随着双方一再持续交战,涉及范围变得越来越大。
前天双方驻营也就十公里左右,只是过了一天而已,双方的兵力有减无增,十公里之外却是已经出现一座又一座的营盘,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随着战事继续打下去,交战范围扩增到周围百里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不因为其它因素,只因为双方指挥官会一再寻找机会,军队的调动范围变大,点燃战火的位置增加就是一种必然。
“吴军使诈!”苌羊也显得太迟钝了。
智宵掏出一个单筒望远镜观察远方。
他们的交战场地是在“陶丘”的南面,该地虽然有一些小山,大体上却是一马平川的地形。
现在,各处都在爆发交战,区别仅是战事的烈度怎么样而已。
极可能是前一天郑军和鲁军打得太差劲,今天郑军和鲁军被安排在靠后的位置,前线被吴军和宋军填补。
至于另外那些小国?他们在这种级别的大战中,讲实话就是连壮声威的资格都没有。
事实也是那样,晋军投入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双方交战总兵力达到四十万以上,小国带来的部队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几百或几千的部队投进战场,军事素质非常堪忧,投入进去的最大可能就是连一丝涟漪都泛不起来。
智宵被附近的梆子声吸引回注意力,放下单筒望远镜抬头看向天空,恰好是密集的箭矢掠空而过,它们因为破开空气的原因发出呼啸声,飞了一段距离落在了战场的左右两翼。
战场上身穿白甲或红甲的吴军,他们是吴国的精锐之二,做到了人手一套皮甲,只是相对犀甲等级比较低一些。
其实,只要是身披甲胄,只要不是甲胄太烂,基本上都有防箭的效果。
这种防箭不是说被射到完全没有伤害,指的是甲胄存在阻力,不至于被射中后造成致命创伤。
如果甲胄的防御力足够好,别看一个人身中数十箭,箭矢其实根本就是入肉不深,身上甲胄插满箭的人还能继续酣战不休,直至失血太多导致坚持不住。
晋军的弓弩手受到的指示就是朝左右两翼着甲率不高的联军射箭,他们由弓箭手先射,在弓箭手射了两轮之后,弩手再加入进去。
那是韩氏弓箭手使用了射程较远的长弓,最远射程可以达到将近两百五十米,只是随着距离越远,杀伤力肯定是要随之下降。
什么?诸夏竟然有长弓?这不是废话嘛!
很多文明都会使用长弓,只是随着本文明的需要,慢慢增加了新的武器,或是形成统一标准,长弓慢慢被取代或是取消装备。、
比如诸夏这边,长弓就是被弩所取代。
会被取代的原因太简单,训练一名长弓手起码要耗费三年的时间,并且长弓手的选拔对身高要求比较高,有了射程比长弓更远的蹶张弩,谁还费时费力去专门训练长弓手呢?
智氏的手弩在射程方面暂时跟长弓无法比,甚至比普通的弓射程要近一些。
这是弩的型号所导致,智氏暂时装备的弩,它的有效射程也就七十余米,再远真的没有多少杀伤力了。
当然,不是智氏没有射程更远的弩,纯粹是由于过于先进,暂时不能示人罢了。
没有防具的话,面对箭雨的覆盖简直就是仿佛身处地狱一般,左右两翼的联军就深刻体会到了地狱该是什么模样。
那是身边的袍泽一个接一个倒在箭下,一声又一声的闷哼或是惨叫在耳边响起,任谁看到那种画面,耳膜又不断被惨叫、呻吟充斥,无关胆量或什么,便是百战余生的士兵都会心生恐惧。
“反击!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