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参与宴会的人并不少,包括在“洛邑”的他国大夫。
数十年来,周王室还是第二次这么热闹,前一次是田氏、范氏、中行氏赐爵。
今夜前来参加晚宴的人远比之前田氏、范氏、中行氏的那一次要更多,其实也是两波人的实力差距摆在那里,愿意给智氏、魏氏、韩氏捧场的人更多而已。
用来举行宴会的食材很大一部分是由智氏、魏氏、韩氏提供,周王室出了场地、人工以及美酒、少量食材。
哪怕是到了现在,能够参加这种宴会依旧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不过在场的人虽然皆为权贵,同样区分等级。
周王室的公卿身份很高,只是到现在光身份高压根没有用,至少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用。
很多诸侯的爵位不如周王室公卿,双方一旦交恶的话,爵位低的诸侯因为实力强,分分钟能够吊打爵位高的人。
诸夏权贵的宴会看不到频频举酒交盏,他们有各自的座位,互相之间保持距离,示好无非就是举起酒樽致意,再各自喝下罢了。
在住下权贵的宴会上,只有想找麻烦才会离席到某人的位置,非什么大事要事会在宴会结束后再说。
因此,诸夏权贵举行宴会压根不是主要为了交流,符合文明的特性,越是大事参与的人就会越少。
一场晚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进行了约一个时辰也就结束了。
智宵在宴会上看到不少认识的人,包括李耳。
同样是做学问的人,李耳到哪都能获得礼遇,有什么宴会一般也会获得邀请,换成孔丘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那个有点复杂,往简单了说就是李耳曾经担任过周王室典藏室的管理员,看过太多的典籍,能够默写出来。
有人想询问什么,或是求李耳默写一本典籍相赠,可不需要保持好关系吗?
孔丘无法获得与李耳的同等待遇,差距除了上面那个之外,其实就在于理念方面了。
宴会结束在退场时,不断有人找智宵、魏驹或韩庚致意,问好只是一方面,约定什么时候再联络才是主要目的。
翌日。
智宵、魏驹或韩庚并没有马上启程离开,他们会借这个机会展开社交。
只不过,够资格让他们去拜访的人不多,一般就是别人主动前来拜访。
因为礼节的关系,没有人会咋咋呼呼就上门,事先会派人前去约定什么时候拜访。
这样一来,智宵、魏驹和韩庚就待在“洛邑”将近半个月,每天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互相之间其实很少再碰头。
智宵是趁这个机会与一些势力达成贸易上的合作,主要是收购粮食,达成卖出意向最多的是布匹。
在收购粮食这一件事情上,智宵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做,有机会一定会从外部购买粮食,十余年的时间让家族在外采购了超过两百万石的各类粮食。
智氏在采购七八年粮食之后,魏氏和韩氏才反应过来跟着在外采购,只是等魏氏和韩氏想采购,他们发现绝大多数势力已经跟智氏有了契约。
倒不是其他家族受限与跟智氏的契约无法再卖粮食给魏氏或韩氏,纯粹就是他们的出产大部分被智氏包了,能够卖给魏氏和韩氏的数量很有限。
智宵太清楚一点了,无论智氏自己出产的粮食再怎么多,立国之后也绝对不够用。
越是到战乱连连的时代,粮食的出产就会越低,价格肯定也是增高,并且很多时候想买根本就买不到!
那么,有机会大肆采购粮食囤积,智宵怎么可能错过?
半个月后,智宵、魏驹和韩庚一同启程回国。
出城没有多久,来到一处山脚边的树林外,程集过来禀告,说是有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