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叩边了。
怎么说呢?
这件事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这些年来大宋的发展有目共睹,由此给辽国造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若说这还只是隐形的改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此远见,但外快的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么多年下来,辽国上到皇室,下到大臣贵族,早已被宋国数额庞大的“上供”养大了胃口。
突然少了一笔收入来源,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不满。
早就有人提出要给大宋一点颜色瞧瞧,这几年两国边境也没少发生摩擦,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克制的状态。
但谁都知道,这种平衡早晚有一天会被打破。
对于辽国来说,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还是遏制宋国的发展,向南出兵都是早晚的事。
之前提出想要与大宋和亲,未尝不是一种试探,又或者说是想要以此迷惑大宋君臣。
而对于大宋来说,自后唐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人后,这就成了中原朝廷有识之士心中永远的痛。
燕云十六州是什么地方?
那不仅是对于中原朝廷来说难得的牧马之地,更是中原通往草原的门户,反之亦然。
大宋太祖当年就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虽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攒钱赎买,为此还弄了个封桩库出来。最后才是武力征服,只可惜最后哪个也没达成。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上位,由于上位的途径不太体面,便想要通过收复燕云十六州替自己挽尊。
若是他能成功,别说上位手段不光彩了,就是当众弄死了他哥,那也依旧是一代明君!
然并卵,比起他哥赵大,赵二领兵打仗的水平当真是水到了天际。
关键是这人还相当的没有自知之明,总以为自己是军神附体,自信的不行。
明明没那个运筹帷幄的本事,却偏偏喜欢玩战场微操那套。
不管前头领兵的将领水平如何,都要根据他给出的阵图来作战。
将军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都需要先和他请示,在得到命令之后,前线的军队才允许调动。
兵贵神速的道理谁都明白,在这样层出不穷的骚操作之下,战争的结果理所当然的巴比q了。
不仅葬送了当时对于大宋而言难得的大好局势,高粱河一战基本上把太祖留下的精兵也全都给败光了,之后就更别提什么北伐了。
到了第三位皇帝真宗陛下,也就是先帝,直接来了个谭渊之盟,简直是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提也罢。
一而再再而三,几次三番下来,别说是皇帝了,就连大宋的朝臣们也渐渐丧失了对北伐的信心。
如今,大宋迎来了第四位君主。
从之前的种种准备来看,也是个决心北伐的,更何况这次还是辽国率先撕毁的盟约,都不是你想不想打的问题了。
这让大宋上至群臣,下至百姓都担忧无比。
没办法,实在是过往失败的经历太过惨痛。
不可避免的,又有人生出了怯战情绪,提出了可与辽国议和。实在不行的话,应了辽国的和亲也不是不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