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现在和过去大不同,留在乡下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真正的壮劳力,年轻人都离开家到城里打工打工去了。
这个季节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
往年,也是祖祖辈辈的传统,每家每户收获完毕的玉米秸秆基本上都归拢在地头,一把火烧了。
那情景可以说白天浓烟滚滚,晚上星火燎原,如果赶上无风的天气,整个乡间烟熏火燎,最严重时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
这种农村季节性的污染过去无人理会,村民也习惯成了自然。
可“百年梦想,一朝成真”,北京成为了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地;这让举国对各类影响空气质量的源头,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
为确保奥运举办期间云白天蓝,省市县三级政府各自领下了军令状。
顾燕老家所在的乡村,便接到了市县环保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一律严禁过去这种焚烧秸秆,严重危害空气质量的恶习。
不过行政命令真正到落实,却不像文件发布的一二三四那么坚决,农民既不可能为了自家地里的秸秆再劳心劳累自己归拢起来,沤肥周期长不值当,做柴火没必要,所以为了不误农时,还是在地头照烧不误。
上级领导也发现了一纸空文,难以解决这个困扰农村的老大难问题。
经过研讨,论证,最后在各村各免费赠送了一套秸秆粉碎,打包机,由村委会安排人员收集各家各户的秸秆,统一在一处;通过机器粉碎,包装再运到市里的工厂无害化处理。
应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在东沱村却推行的并不顺利。
邢宇的父亲村长邢来宗是个无利不起早,雁过拔毛的主。
市县拨付给村里除了机器外,还有一笔专款专用;其中主要包括了接受,使用这套机器村民的场地费,到各田间地头收集秸秆,完成粉碎,包装的工时工费。
邢来宗欺上瞒下,便把这笔费用中间克扣了一大块,还以照顾五保户的名义,将这个“肥差”指定给了无儿无女的姜老汉老两口。
开始姜老汉老两口还感恩戴德,逢人便说:“没想到这好事,邢主任还能想到俺们老两口。”
可到了真正开工后,老两口却有苦难言。
上级设计的这处加工点至少得有四个劳力作业,才能把这一个从地头收集秸秆,到加工,成品打包交到工厂前来的运输车上。
邢来宗所支付给姜老汉的费用,远远不够让老两口再去请人帮工,只好一个人顶两个人苦苦支撑这个烫手山芋。
因为人手不够,姜老汉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加工点完成的进度,一直落后于其它邻近村。
姜老汉也多次去村委会找邢来宗,申请是否能给他们老两口再增加一些费用,都被邢来宗一口回绝,还警告姜老汉:“要是不能按时完成,要赔偿村里为此投资的一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