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刘家想办葬礼,得先有尸体才行。
而且,怎么葬,也是个问题。
六十年代,火葬与政治进步挂钩
种花家全面倡导火葬,始于1956年。
当时,有151位领导人联名签署倡议书,称:
“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加以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厚葬久丧定作礼法,常使许多家庭因为安葬死者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
1965年,发布《关于殡葬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改革旧的殡葬习俗”、“把殡葬事业统一管起来”四项目标。
此后,推动“殡葬改革”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治风向向来是从北到南吹、从城市到乡村吹。
总体而言,火葬在城市的普及率高于农村,在北方地区的普及率高于南方地区。
这一时期,人们选择火葬,更多是受运动式宣传影响,与政治进步直接挂钩。
更不要提京城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刘海中还是国企职工,那妥妥的是要求火葬的。
要是土葬,那就是思想落后,就是封建,埋了都能给人刨出来烧了看,家属还得挨批,一点儿不带开玩笑的。
倘若是干部,那情节更为严重。
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职工不实行火葬的,不得享受丧葬费,所在单位也不得为其丧事活动提供方便。国家职工拒不执行火葬,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如果刘光福执意要求土葬,说不定还有活动空间。
但是这俩人父子感情虽然有,但不多。刘光福不会为了刘海中的身后事做那么大的牺牲。
所以,哪怕二大娘不同意,刘海中也妥妥得火化了。
刘海中的死因并不复杂,很快,公安局就将尸体发还给了家人。
但是,关于火化一事,刘光福又和二大娘有了不同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 这个年代,布料棉花都贵的很。
刘光福的意思是,既然都要烧,那给老爷子换身干净衣服就行了,褥子就不必了。
二大娘则是老观念,讲究“儿铺女盖”,说怎么老头子有两个儿子,死了以后连床褥子都没的睡?
母子二人就这个问题争执起来。
“给老爸陪褥子?反正都要烧了,陪什么褥子啊?咱家一共才几床褥子?”
刘光福每没个好声气。
“妈,你和我爸睡一床褥子,我和我弟一人一床,褥子面都只有一条换洗的。你说要陪,拿什么陪?陪了咱们家睡什么?啊?”
“那,那也不能让你爸躺光板儿啊!!”
“反正都要烧了,还怕什么躺光板儿?骨灰盒一装就得了!”
“你、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刘光福也有点气虚,但是仔细想一想,就又理直气壮起来。
“妈,不是我不孝顺我爸,可是人总得往前看啊,我爸走了,咱们日子就不过了?总得量力而行啊,对不对?”
二大娘捂脸痛哭。
因为离得近,刘家的动静向家也听到了。
“哎,二大爷走了,二大娘的日子不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