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界这段风起云涌的日子里,甄国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杨村这边。
现在米国也终于踏入了战争的旋涡,轻易脱身不得,倭国人的很多兵力也都投入到了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众多小岛上,他再无其他顾忌,终于可是放心地跟张万和交易那些自己准备已久的机器设备了。
先是把1.2万辆柴油三轮车和准备的吊车等近百辆工程车辆交易过来,让前来杨村和甲县的驿站运货的战士和老百姓们手上有方便些的装卸、运输工具,然后便是一批批的机器、发电机、粮食、物资,连续不断地从这两个驿站里运出来,接着被根据地和边区的后勤干部们指挥着,迅速地先运往各处隐藏起来,等回头腾出人手了之后,再考虑该如何分配和使用。
李云龙虽然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只会无脑说“同意交易”的工具人,但在每天都要跟甄国科通过无线电交易数次的情况,连续持续了大半个月之后,也不禁对甄国科这次的大手笔惊讶无比。
从交易开始之后就一直常住杨村的张万和,更是从开始时的兴奋,到后来的震惊,最后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每天只是机械地根据甄国科交给他的交易品清单,给运输队分配运输任务。
现在对他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找到足够多的地方,安全妥善地存放这些海量的机器和物资。
至于这些机器该如何使用起来,又该从哪里找到足够的技术工人来操作这些机器,他已经完全顾不上想了。
这次巨量的交易,自然是惊动了老总和边区方面的几位领袖们。
老总在半个月之内前后就来了杨村三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川流不息的三轮车满载着物资和机器零部件在道路上奔驰中。
所有参与运输的人,不管是战士还是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地笑容,在他们看来,有了这么多的机器,这么多的物资,就一定能生产出来无数的枪炮,然后把鬼子赶回老家去。
老总也难免被大家的情绪感染,不禁乐观地盘算起自己手下的部队什么时间能够全部装配上像米军一样先进的武器,然后开始对鬼子进行全面反攻。
不过他还是很快地冷静了下来,暂时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有了机器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建造工厂、培养工人等等工作,都还需要一步步地去做,想要真正地批量生产武器,恐怕还需要等待不短的时间才行。
根据地这边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方面更是少的可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恐怕并不比把鬼子赶出华北容易到哪去。
边区那边虽然在这方面比根据地好点,有那么几家小型工厂,但也就仅此而已。
更关键的是,现在根据地并没有足够的原料来进行工业生产,哪怕是最近一年多以来兵工厂生产出了大量的迫击炮、火箭弹等武器,连子弹都可以小规模量产了,但所使用的原材料,实际上也还是甄国科所在的这个神秘华人组织所提供的。
万一甄国科这条线有点闪失,原料来源被切断,即便是有再多的工厂也会停止运转。
如果不能解决原料来源的问题的话,建造大批工厂反倒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不过这个问题在老总见到甄国科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