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队和八队则是地貌最正常的生产队了,都有一两个水坑,加上黄壤土的集体田。
完全就是人多地少加上交公粮,不够吃。
这样的只要换上高产的种子,再发展些支柱产业,完全可以提高收入。
全部视察完一遍,于卫民组织开会了。
参会人有于卫民、杨泽山、冯彬,和于悠、邵阳、古立辉、陶云。
于卫民问道:“悠悠,你们那边调研的怎么样?”
于悠:“确定了,都是轻度盐碱地。我们四个商量着可以种高粱、葵花籽儿这样的粮食,也可以种一些耐盐碱的药材枸杞、沙枣、红麻这样的。”
邵阳、古立辉、陶云也跟着点头,他们四个人的意见一致。
于卫民:“好,那咱们把公社下面的八个生产队的情况捋一下。冯主任,麻烦你做下记录。”
冯彬立马拿出了本子。
说实话,这些日子他和杨泽山被于卫民带着到处转悠,仿佛之前那些年在这个岗位上就没好好工作过似的。
现在么,让他说出每个生产队的基本情况,他能不看资料脱口而出了。
只听于卫民说道:“一队,现在六百口人,除了集体田,有四百亩梯田和一片没有长成的果林。自给自足之外有粮食盈余。”
“二队,六百口人。除了集体田外,有十个水塘,现在主要发展冷水鱼。粮食不够吃,需要用鱼来换粮。”
“三队,集体田有一半沙地,往年全部用来种冬小麦和玉米,沙地种这些产量不好,所以不够吃。”
杨泽山问道:“那沙地适合种什么?”
于卫民:“沙土地储水能力差,保肥能力也差,因此更适合耐旱农作物和根茎类农作物。也就是棉花、大豆、花生、土豆之类的作物。”
“今年的调配方案:二队六百亩沙地全部用来种植大豆,一队今年除了冬小麦,全部种玉米!”
“二队种的二百亩沙地的大豆,换一队种的二百亩玉米。”
冯彬马上记了下来,这相当于是三队替一队种了一部分大豆,一队替三队种了一部分玉米。
太妙了,这样两边都能高产!
就听于卫民继续说道:“四队五队,集体田全部种植冬小麦和高产玉米。另外林间产出的蘑菇,可以卖出去,也可以和其他生产队少量换粮食。”
杨泽山:“其实四队五队种上高产种子的话,基本上能保证温饱。这个蘑菇是他们的额外收入。”
于卫民:“是这个理儿。至于七队,除了换种子之外,给他们安排养猪任务。”
冯彬:“怎么个安排法?”
于卫民解释道:“村里提供小猪仔和猪饲料,每家每户领回去养,等最后交回队里。按斤数算钱。”
冯彬:“还能这么养吗?”
于卫民:“当然能,现在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时代。我们这不就是集体经济么,在政策里,有什么不能的?”
冯彬……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杨泽山:“那八队呢?他们的基础情况和七队差不多。”
于卫民:“八队有两个大坑,除了集体田换成高产种子之外,给他们安排养鸡养鸭的任务。”
“这些鸡鸭就不用分到户里了。统一盖鸡舍鸭舍,队里出饲料,人们轮流分工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