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我们都是本地灾民,想与少卿大人说几句话。”跪在人群前面的一个灾民开口道。
赵贤一愣,难不成这些灾民知道自己要回去了,是过来送别的,于是便开口道。
“各位乡亲们,你们都起来说话吧,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少卿大人,我们都是本地的人,这次德州发生了巨大的灾难,大部分人都遇难了,活着的人缺衣少食,无家可归。
目前已进入冬季,我们这些灾民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即使有朝廷和民间的求助,大多数人都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我们知道少卿大人产业做得非常大,我们都能吃苦耐劳,也不想吃白食,只希望少卿大人给我们指一条活路。”
原来是这么回事,灾民说的也是实话,整个德州地区已是一片废墟,大部分人身无分文,已无法养活自己。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他们都需要靠救济为生,如果再遇突发事件,比如大雪封路,就可能导致救灾粮食运不进来,许多灾民就有可能饿死。
一般情况下,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由于此时气候非常低,出现大面积的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
灾民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只是想找些事情来做,能养活自己就行。
灾民们有这种想法是好事,官府对他们不仅要救助,还要安抚,不能让他们发展成为流民,否则对社会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那现在怎么办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发展产业,工坊和作坊里确实需要人手,可一下子也用不了这么多人。
在古代解决难民最有效的办法是以工代赈,自己是不是也采取这种办法,帮助眼前的灾民找些事情做,让他们度过难关。
猛然间,赵贤想起了一件事情,便开口道:
“乡亲们,这次送救灾物资过来的是水仙村里正,我与他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帮你们找些事情来做。”
灾民们一听立即欢呼起来,水仙村现在可不得了,这个村的发展规模早已超过一般的镇子,里正帮他们找点事情来做,应该不是问题。
其实王里正就在旁边,刚才灾民的要求他都听到了,见赵贤来找他为灾民找点事情来做,不由得犯难了。
帮助几十几百人找点事情来做,对王里正来说,确实不是难事,可这里的难民有数万人,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能力。
见赵贤向自己走来,里正立即面露难色。
赵贤见状,笑了笑,开口道:
“里正叔,目前水仙村发展速度非常快,已接近大湾镇和营口镇的规模了,制约水仙村进一步发展的就是交通。
营口镇这几年发展这么快,主要是镇里有一个码头,我们是不是考虑在水仙村也建设一个码头。”
赵贤的话,让里正非常诧异,他不解的开口:
“营口镇有码头,是因为营口镇有一条大河,这是一条重要的航道,可我们水仙村没有呀。
水仙村只有一条小河,跑几条小船还可以,商船绝对是不行了。”
“这也不一定,此次我们运来了这么多救灾物资,村里的小河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小河道,用车辆来运送这些物资,难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