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蕤脑子烧坏掉,让全军撤入陈县。
柘县到陈县,距离七十公里,韩国大军,两日到达。
而齐军,顺利接收柘县。
齐军升帐议事,先是校事府的人员,汇报韩军动向。
然后,诸葛亮提出问题:“陈郡人口多,比较富裕,咱要不要夺下来呢。”
曹昂出来回答:“敌将这般无能。拿下不难的。”
夏侯惇有不同看法:“陈县城池大。咱很难打下来。而且,咱们大军继续南下。会引起韩国的忌惮。若是韩王增兵,那这一仗,就不好说咯。咱大王的意思,是让咱们夺取梁郡。还是让大军调头,攻打睢阳吧。”
其余将领,也表达自己的看法。多数人认为,不要南下。不然,韩国会上头。增援大量士卒。会把战事扩大。
诸葛亮心中推演一波,也认同不宜南下。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军撤离柘县,一路向北,到达睢河南岸,安营扎寨。他们没有急着过河。而是原地待命,且看韩军如何应对。
桥蕤收复柘县后,没有任何行动。似乎在等待,齐军下一步的行动。
齐军修整一日后,诸葛亮分出四万士卒,让于禁、乐进两人领军,前去夺取虞县、砀山县。这两县是重要城池。自齐军入侵以后,梁郡多数军民,在这两县聚集。
……
虞县在梁郡最北边,城北有汳水。而东、西、南三面,全是平原。
于禁领军两万,来到虞县周边,直接包围城池。然后,下令打造攻城器械。
此时,城中聚集一万士卒,加临时青壮五千。守城之兵,共计一万五。得知齐军围城,所有军民,都行动起来。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要知道。齐国有水淹下邳的恶名。
韩国的主流思想,宣传仇视齐国的思想。所以,虞城守军的士气非常高。
第三日,于禁指挥着士卒,开始攻城。齐军共两万,封堵三门。东西两门,安排各五千士卒。南门一万兵力,为主攻城门。
第一轮进攻开始。齐军将士用命,勇猛攻城。不怕牺牲,攀登城池。
虞城守军,有城池之利。加之士气、仇恨等原因,轻易挡下齐军的进攻。
于禁知道,不能着急。只要慢慢地来,一点点消磨守军的士气就成。
仇恨与士气,只能短时间,提升战力。时间一长,这两点就会失去。
韩国战力不强,只要有点耐心,就能拿下城池。
齐军要夺取许多城池。虞县只是其中之一。又有于禁这样的良将。拿下不在话下。
历经十天的时间,于禁一点点消耗着守军。直到守军战死五千,这才让他们心态崩溃。没能再坚守城池。被齐军一鼓作气。拿下虞县。
当然,攻城战很损耗军力的。夺下城池后,齐军也战死五千多。
攻城一方,能把战损持平。这非常优秀。除了齐军战力强。还得是于禁,有高超地指挥水平。
……
砀山县,位于梁郡的东部。因砀山而得名。秦朝时,是砀郡的治所。
县城修在平原上。南边是睢河,东边是沛郡治所相县。
听闻乐进领兵而来。
砀山县的民军,提前东撤,前往相县。他们兵力不多。知道是守不住的 。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乐进直摇头,没想到不用打仗。就可以直接接收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