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相反在其发源地印度却并没有多少信徒,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的?”白云霞并不说约黄争来这里的来意却是先与黄争探讨起佛教了。
“应该这样理解,道学与佛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相传当年老子西去事实上是去了印度,化身佛祖传下佛学,所以道学与真正的佛学殊途同归。
道学讲无,佛学讲空,道与佛,无与空事实上就可以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本质一样名称不一而已。
但从道学佛学到教又不一样,道与佛都是抽象的存在,而道教与佛教既然是教就要让人能够领悟,让人可以修行,所以就有了祖,道教有道祖,佛教有佛祖,就有了修行的方法与规矩。
当然几千年来道教与佛教又走了不同的路,佛教为了传承与宏扬事实上违背了佛学真义。
道家讲无为,即顺其自然而为,讲无求不得,讲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这一点道教传承了,所以道观少信奉的人也少就是这个原因。
道教从来不受屈于众生所求而改变道义,就好像写道学小说的传承人,有没有人读都无所谓。
相反道教为了发扬光大,处处苟且于世俗所求,满足于世俗。
佛教所在烟火最浓的地方(香火)处处都悬挂着有求必应的条幅,事实上是打着佛祖的名誉,教导世人只要依教规指引,就可以心想事成。
所以去寺庙里的都是有求者,求名求利求财求子,什么求都有。
而这正好犯了佛学里的贪,有贪心当然不能空了,不能空又怎么能领悟佛义呢!
(佛经里也从来没好说过求佛可得的,佛祖更是与电视传媒中的完全不一样,文学创作中的神仙与佛都受制于创作者的背景与境界大部分是人佛官佛而已,包括西游记,成不成佛都是赐封的,像极了官场,而这就是小说的局限所在,弃道尊佛,最后逃不过佛之俗情。)
而且佛教指引人修行是为了成佛,道学呢则是修心,修心明道,而不是得道。
道不可得,可得之道称之为道德。
道不可执,执之必失。
佛教之所以兴盛是因为有欲可求,道教之所以无人问津是因为无道可得。
抛开道学与佛学不讲,佛教事实上就是俗人之教,道教是圣人之教。
道佛之修只在于心性之修不在于礼教之修!”黄争很随意的坐在水潭边上,慢慢悠悠边想边说着自己的领悟。
从本意上对道佛一视同仁,但说到教派才有了褒贬,而这也是两个事实。
包括佛学金刚经就表述过,所谓见佛既拜拜的不是真佛,真佛藏于心,修那么多寺庙,塑那么多金身本身就与佛学本义背道而驰,也非佛祖本义。
佛本无相,见诸相无相,自见如来。
修佛并非念经坐禅就可以修得的!
而且劝诸君也不要见佛就拜见佛就求,心中有求既为贪妄,求也白求。
“你说的确实比他的领悟更深!
那你看这青龙寺如何呢?”白云霞不着急,黄净自然也不着急了,毕竟自己是应约而来。
或许诠释道佛之本义也是白云霞此来的目的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