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后,苏静书把金银花、野菊花以及蒲公英分为十份调制好,又再拿了一大包薄荷糖就去了大花婶子家。
等她去到大花婶子家时,他们家两个小丫头都在灶房帮忙烧水。
周大妮正把烧好的一大锅开水,倒在周娥花拿过来的两个带盖子大桶内,那还是以前吃大锅饭时余留下来的汤桶。
现在放置汤药水更加的合适。
周娥花与大花婶子正坐在屋檐下说着闲话,手里嗑着自己家晒的南瓜子。
苏静书到来时,三人都向着她看了过来。
看着两个大桶,每一只大约有20升大小,她打开篮子拿出了调制好的金银花、野菊花和蒲公英。
三种花型全都晒得干干的,却朵朵分明,闻上去就有种让人凝神的功效。
就连周娥花都忍不住的夸道:“你这花晒得很好啊,都没有烂糟糟的。”
“是,晾晒之前只要细细清洗,一朵一朵摆好就行!”
一朵一朵摆好,这败家娘们到底有多闲啊,周娥花暗暗咂舌,就这么个活,让她去晒的话,一盆水随便洗洗捞捞就行了,碎成渣子难道还不能泡水喝了。
苏静书也不管别人怎么想,她把三种花洒在了桶内,又放了些许的糖道:“这样就好了,等放凉一些,咱们就送水去!”
除了两个大桶装满,周娥花和大花婶子一人也装了两暖瓶,四人提着水就往玉米地里送去。
大部分的村民,其实对于这样的解暑汤,都只是笑笑而已,他们干了几十年的活少有头疼脑热,那些中暑的大多都是身体不好的。
觉得天气炎热喝凉水更爽快一些,不过有甜味,倒是妇女孩子喝得多一些!
因此,苏静书几人只需要上午送一茬水,下午送一茬水就差不多了。
夏收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等大部分的玉米掰完之后,在大日头底下暴晒几日之后,便把活分成了几步进行,一部分老弱妇人转战到祠堂,开始剥玉米粒。
剩余的便在山坡上砍玉米杆。
然后把玉米杆下面根部全都挖起,又都搬到晒谷场的一边堆了起来。
紧接着便是收割黄豆。
苏静书隔天就试着去剥玉米粒,这几天每次她把防暑降热的汤药熬好,铁蛋都会找准时间回来,与周大妮送到干活的场地。
熬汤有大花婶子和周娥花,除了出材料和配方。
好像没她什么事。
玉米棒子晾晒好后便运到了祠堂,左边破了一块门板的厢房门大敞着,屋子的正中间是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
剩余的全都堆在祠堂场上的空地上。
二三十个妇人全都搬着个小板凳,围坐在玉米的四周,在剥玉米粒。
每个人的身旁都放着一个大箩筐。
张淑倩像是找到了什么情绪宣泄桶似的,又是和梁三婶子坐在了一起,两人边说边笑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一屋子人全都哄堂大笑,而手上的动作一点都不影响。
有些人身前甚至掰了半箩筐了。
“剥玉米是怎么算工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