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城里站稳脚跟之后,也出于各种原因无法接父母进城团聚。
都是不容易的人啊!
杨勇和李晓西送姐弟俩离开的时候,很是依依不舍,千叮万嘱的。
杨勇:“在学校里也别太省了,该吃菜得吃菜,一定要吃饱了。”
李晓西:“别挑食,好吃不好吃的都得吃。要是有事儿就请假回家。别想着自己一个人解决。”
这个时候,姐弟俩都乖乖巧巧,说啥应啥。没必要让老两口子在家里担着心啊。
等到杨文远骑车带着杨文珍离开了,李晓西在后面嘀咕:“珍珍这一听话,我还真不习惯了。她咋不跟我吵了呢?”
杨勇嘿嘿笑:“你说的这两句也没什么可以吵架的地方啊。”
李晓西哼一声:“这个臭丫头,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杨勇:“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也挺好的。她读书多,现在还是当老师的,懂得肯定比咱们多啊。她说啥,你就听听。”
李晓西:“她懂得多。她为什么能懂得多?要不是咱俩供她上学,她能懂?小没良心,我供她上学,她懂得多了,回来跟我吵架!”
杨勇继续嘿嘿嘿:“我看你吵得也挺高兴的嘛。”
李晓西又哼一声,别别扭扭的说道:“俩孩子平时都话不多,大概是书读多了,懂得多了,不愿意和咱们聊天,看不上咱俩了。珍珍这臭丫头虽然跟我吵吵,但是也算跟我掏心窝子说话了。”
他们村里有的孩子,读书多了,嘴脸就不好看。回来和父母说话张嘴闭嘴都是“你们懂啥”,也不想想,要是没有父母千辛万苦的供他们读书,他们还不是一样啥都不懂。拽什么呢?
她家孩子虽然不这样,但是话太少了。让她心里也忍不住犯嘀咕,是不是孩子心里也瞧不上她呢?
唉,她和老杨命不好,没赶上好时候,小时候没机会读书识字,心里其实是自卑的。
杨勇:“……”
你高兴就好。
“孩子想法和咱们不一样了,你呀,也别总用老一套说他俩。咱闺女儿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别给他们念叨烦了。咱俩都是农村种地的,闺女当老师,儿子上高中,如果以后考上大学,那就到城里去工作了,他俩的事儿,咱们都不懂,插不上手,也别强插,别再给他们拖了后腿儿。”
李晓西一脸无语的看着他:“你说晚了,已经给他们念叨烦了,不然珍珍干啥跟我吵架呢?你闺女儿子听话?你脑袋被门挤了还是被驴踢了,你闺女和我吵了一天架,她要是听话,那这世上就没有不听话的人了。你儿子倒还算听话,但我看他贼眉鼠眼的,很快就能跟他姐姐学成一个德行了。”
杨勇:“……”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词儿。
“你现在改了也不算晚啊。你只要以后少唠叨,珍珍也就不跟你吵了嘛。文远也就不会跟他姐姐学了。”
李晓西浑身反骨:“凭什么啊,我非要唠叨。”
杨勇:“……”
吵架还真能上瘾?
算了算了,这两天他也看清楚了,论吵架,他闺女才是最厉害的。等到他媳妇儿撞够了南墙,自然就会回头了。
他现在说啥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