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兰去城建部门借阅现在的城市图和规划图。
这个图不是随便大街上,或网上可以获得的城市地图。这些图上详细列举了人员居住区域、区域内人员构成、人员数量,以及未来3年、5年、10年的规划居住区,以及人数和来源(迁徙来源)。
穆兰研究了一段时间,记了不少笔记和自己的想法,然后决定去实地看看。
穆兰先去了环北市东西南北的四个角。环北市围绕着夷州省会夷北市,面积比省会大了几倍,进入省会,无论哪个方向,都必须经过环北市。
环北西、北、东角都临海,因着海平面上升,原本面积就小的、最北边的区已经没有多少面积在海平面上,已然取消区的行政的划分,而是和周围几个,同样沿海地带陆地被淹没的区合并成一个区。
最西边的区,因为地标建筑和主要居住区的地势较高,损失不算大,只是原本在海湾的工厂不能再使用。火力发电工厂早因环保问题而关闭,倒是影响不算大。
东边开发较少,自然风景甚佳,有海滨风景区和海洋公园,现在也难以运行。好在本身人口就少,往里迁徙一段,基本都安置好了。
南边是环北市最大的行政区,在内陆,风景秀丽,内有温泉,也是高山民族居住地,这里人口较少,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经济收入,整体发展并不算好。
几年前开始,这里修建了不少居民区,用以安置沿海地带迁徙来的人员。但夷州本土人不太愿意到山上来做‘山民’,他们对‘山民’有着一种奇怪的感情,既觉得应该山民保留自己的原本风貌,又嫌弃山民的落后,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奇怪傲气。
高山族是以氏族、部落的方式进行聚集生活,很少和山下的人交流,他们比那些平地上生活的人更早居住在夷州,称他们为本地原住民才更合适。
这里因为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有不少游乐和酒店设施,基础配套设施是齐备的,增加建筑民居住宅也比较方便,在这里,日常生活品质并不会下降太多。
不过,这里一些地方交通不是很便利。不是说距离机场或城市远,是因为部分地区只有为观光客准备的缆车,而缺乏人员可随意出入的地面交通道路。
去年开始,这里已经在做道路建设,道路规划尽可能减少对山林的影响。
穆兰觉得自然是必须要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长久生存之道。现在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可以更多地将人员往原本是砂砾荒地、现在因为雨水浸润而变得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带迁徙。
但,这一是有个过程,可容纳的新地,也需要前期的开发和养护,不是一下就能完全适宜人类;二是,就如一开始就选择不离开故乡,要在本地生活的人所想的,故土难离。
那么,为了生存,做一定的交换是必要的。而且,实际上,因为这十年来,气候的巨大变化,不少原本在本地生长多年的植物,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渐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