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陲,那个作为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曾经人口不过百万级的边疆城市,现在已经建立了至少可以容纳千万人口的城区,周边两三百公里的几个县市,已迅速发展成大型城市,形成了新的城市带。
而原本占据华国三分之一国土面积、人口不到十分之一的西北几省,接纳了全部的迁徙人员。
现在华国已经准备着手进行高原地带的改造。
华国改造这里,其实已经不是为了本国民众的安置。
华国现在还有北边一处超过国土面积十分之一的安全土地,那里平均海拔在一千米,大部分是平坦的高原地貌,对现在而言,是非常适合居住的地区。
那里现在居住的人口数量,却不到华国人口的百分之二,这其中还包括派遣去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的人员。
原因说起来很简单,那里是荒漠和退化草原的集合地带。因为地下水被过度采集,地上的草场因为过度放牧已经无法稳固水土,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被限制放牧,更不必说允许人员大量迁徙进去。
在海平面上升初期,不少人首先想到了那里,那里与八省交接,距离沿海省份也不远,是沿海民众迁徙的首选。
然而,政府在看到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未改变多少的状态,由于降水使干涸的湖泊开始蓄水、地下水系慢慢恢复,草原湿地也再次开始出现时。
草原区域的变化也一日好过一日,尤其是北边邻国因为降水,来自北方的风沙对本国的影响也在减少,坚持要给这块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之地一个恢复的机会。
如果在草原脆弱的生态刚开始有一丝好转时就进行大量的人类活动,那么这么多年的养护就功亏一篑,没有安排人员进入。
现在人员都已经安排好了,华国的目光聚焦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
高原的改造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在之前十多年,华国一直对高原地带的矿产、生态进行监控。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几经调整制定适合的方案,改造工程目前看来极为巨大。
这时候,已经有不少国际组织在尝试联络华国。
说来有些好笑,过去几十年,在现代华国建立初期,虽说按国际惯例认可国家的独立主权,却一直都边表示瞧不起,边不断打压。
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上不断增加限制砝码,想要扼住华国咽喉,阻断华国的发展,最终却不得不和华国进行贸易。
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建立了全工业门类,也是全球唯一这样做的国家。发达国家会将很多‘低端’,实际上不可缺的工业产品采用外部采购的方式获取,毕竟劳动力的价格太高,采购在经济上更划算。
曾经有不少国家以己度人,害怕华国的崛起是国际安全的威胁,然而几十年过去,华国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滥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对弱小常常施以人道主义的援手,从不借此干涉别国家事。
甚至,华国愿意无偿主动地帮助一些落后贫穷的国家发展,华国人心里根植的“天下大同”思想,或许因为文化的差异,很难被他人理解,在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坚持下,逐渐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不少国家开始渐渐对华国放下偏见,主动去了解华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华国的主张。
华国一直奉行着不称霸、不扩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