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的时候,姜志远的父亲,确定外面已经没有人了,才打开顶盖,将他的儿子和妻子送了出去。
一眼望去,满是黑烟焦土,所有的房屋都化为了灰烬,再也没有一点点的生机。
“这里已经成了阴月皇朝和大夏皇朝的战场,我们不能再住在这里了。”宁父叹了一口气。
“那我们该去哪,父亲。”姜志远无比难过的问道。将头深深的埋在母亲的怀里。
宁父想了片刻,平静道:“如今战事已经开启,这里已经不再平静,如今我们也只能去京城了。或许那里,还没有受到战火的牵连。”
“这里就距离京城这么远,凭我们的脚力,能走到吗?”宁母有些担心,自己或许还没走到那里,就已经魂归他乡了。
“那里,是我们的希望。”宁父将姜志远背在背上,开始了一段艰辛的路程。
自战事开始,边境的一些另外的村子和县城,也都受到了同样的灾难。
活下来的人,都和宁父有着同样的想法。慢慢的,他们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成千上万的难民开始了北上京都之路。
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京都,但所剩下的人,已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有的在路上感染风寒,却没有医生和药物,眼睁睁的看着同伴在病痛中死去,也有的是长期的跋涉,导致心力交瘁,积劳成积而死。
宁父牵着姜志远和他妻子的手,看着眼前大雁城高大的城门,欣慰的笑了。
但是这一笑,却成为了永恒。
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安详的闭上了眼睛,倒了下去。
任姜志远如何呼喊,他再也听不到了。
将宁父裹着一张草席,埋在了大雁城外的一个小溪傍边后,他们母子终于进城了。
大雁城里面,很是繁华,车水马龙,笙歌艳舞。
但是没有了家庭支柱的母子俩,每日只能靠朝廷的救济米度日。
有时还会遇上地痞无赖,把刚领来的救济米全部抢去。
那一天,母子俩就只能饿肚子了。在大雁城里,他们母子俩就这么苟延残喘的过着。
在大雁城的第六个年头,应天书院下放了一个书院扫地的杂工工作。
京城多富贵,一般的有钱人家自是不会去的。
但一些穷苦人家,却依然是往死里钻。
书院即使是找一个杂工,也是颇有讲究,有面试和笔试两关。
穷人家的孩子,有文化的极少,认识字的也没几个。
然姜志远在花田村时,却有教书的先生时常教村子里面孩子读书认字。
姜志远那时学习非常的刻苦,也终于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首先是笔试的时候,应招的人有两百人,但能过这一关的却只有十之一二。
到了面试的时候,考官正是文课的老师,易晚秋。
他向姜志远问了一个。
“这个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
姜志远只说了一句话:“它是我生活的最后一点希望。”
从此以后,姜志远便开始在学院里面,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事情。
因为有了经济的来源,自己和母亲的日子,也过的不再像以前一样拮据,紧张了。
原本,姜志远以为,日子会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
母子俩就在这大雁城里面,当一个老老实实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