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摇头笑道:“这道题考的是对联,也是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自然是才学的一部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昊笑着解释:“知县之所以备上厚礼拜会,肯定是以为这家必然是高门大户他想攀龙附凤。”
众人点头,这对联不是明摆着的嘛,普通人谁敢用这样的对联?
“而又失望,说明这家恰恰就是普通人家,与他的仕途无益。前后自相矛盾那么问题就出在这副对联上了。”
又有人接口:“对嘛,我就说肯定是这对联有问题。”
秦昊点头道:“不错。”
然后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答案。
众人一见顿时恍然大悟,不禁拍案叫绝!
只见秦昊写的是这家人有三兄弟,一个卖烧饼的,一个卖炮竹的,一个卖肉的。
卖烧饼一个一个给,所以叫数一道二人家,卖炮竹自然是惊天动地,这时候卖肉不需要上报官府所以叫先斩后奏。
其实这个是思路的问题,这些人全是官员子弟,对百姓生活了解不深,自然不知道答案。
这样的答案不仅在情理之中还在意料之外,一下子让这道题目变得有趣无比。
刚才说不是考校才智的人此时低头闭嘴。
谁说才子比斗就一定得是诗词歌赋?
这才是才智比斗的内容,不仅让众人心服,也对出题人心生佩服!
秦昊等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笑道:“接着看下一题。”
此话一出屋里立即鸦雀无声。
第二道仍是副对联题。
话说有一名才子外出走在一处田埂上,恰巧遇上一个担担的农夫,因路面狭小,只能跳进田里让路才得过。
农夫见对方是读书人,看了看自己挑的担子,随即出了一对,要是才子答出就自己让路。
结果农夫出一上联,才子乖乖跳进田里。
这才子吃了亏回家苦思冥想,经过一夜想好了下联,于是第二天再次遇上农夫,说出下联。
农夫果然含笑让路。
请问,农夫所出何对?才子如何作答?
秦昊把题目念完,又看了这些学子给出的答案。
这些学子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离题太远,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他没有说行还是不行,而是说道:
“这个问题看似答案很广泛,其实已经限定了条件,就是这对联不能脱离这个场景太远。”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我就说嘛,人家给出的条件肯定是有用的。”
“这样的条件下符合的对联可就多了……”
“你也就是会嘴上说,既然有那么多,为何你就想不出来一副?”
“我这是给你们提个思路嘛。”
“废话,我要是能答得上来还用你提供思路?”
“行了,别吵了,看看秦公子怎么说。”
“对,秦公子肯定有答案。”
等众人声音逐渐平息,秦昊斟酌一阵说道:“我倒是想起一副对联,大家看下是否符合。”
说着直接转身,在木板上写下了一副对联: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排夫子笑颜回。
“妙啊!”
“简直绝了!”
“符合,肯定符合!”
“对,这答案肯定正确!”
答案一出众人又是拍案叫绝!
这是一副妙趣横生的双关对联,重泥谐音“仲尼”指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农夫这样说,才子不得乖乖让路吗?
下联的“夫子”、“颜回”也是双关语。
这副对联不仅极为巧妙而且妙趣横生,趣味无穷,日后传播出去肯定会被广为流传!
这样的答案谁敢说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