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自知此次粤省一行,来日已经不多,于是在赴任的路上,就着手安排后事。
他到任后,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将多年成寇的粤北山贼速速剿尽。
眼见大功将成,他赶紧上折,辞官返乡,又一反常态,不等皇帝批复,就交割了职务,急急忙忙往浙江老家赶。
不料,行至江西南岸镇青龙港,舟子将船停入码头,暂做休息。
正在病榻上沉睡的阳明先生醒转,询问左右弟子“何地停泊”。
得知地名后,阳明先生笑道:“原来是在此地。”
弟子连忙请教:这个地方有何说法?
先生摇了摇头,不予回答。过了一会,又一指指心,微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言已毕,亡故舟中。
张铭华听到这里,心知眼前这人非凡了得,他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也很懂事的翻身连磕了三个头,满怀困惑的问道:
“老神仙,您这第三次从定中出来,确是有幸让我遇到了,不知道要叫我做神仙,还是要我做圣贤?我都可以的!”
那人闻言,定定的看了他一眼,脸上浮出了笑意,道:
“你原是姓张?嗯!我和你的一位远祖,曾有过数面之缘,说起来也算是故人。既然你是故人子孙,就恕我直言不讳了。
我看你,念爱财物,不是学道的料子,心多惊惧,也没有成圣的底色。
但你记性很好,能说会道,每有疑问,也深中肯綮,倒天生是个好的故事家。
故事讲得好,也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要讲个故事给你听,你要如是所闻的记下来,给后世的有缘人看,不要缺斤短两,也不要添油加醋。
这个故事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走过了多么了不起的人,而这些人,又曾经做成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不过一个声名不彰,无声无息的老僧,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这本是命定,毫无足惜。
但是,这个故事里的这些人,有些人,名气原本已经很大了,但他们现世的声望,还是和他们实际的功业并不相称。
从实相般若来说,名利富贵,都如同浮云,自然计较不得。
但从现世我辈来说,这些先圣先贤的功业,不应该被遗落;这些先圣先贤走过的路,不应该被湮没;这些先圣先贤的一番艰辛,后世子孙更应该莫失莫忘。”
张铭华虽然还是个稚童,但听到这话,见他已是说得如此清楚明了,情知既然天命如此,自己当然只能守分听天,完成嘱托。
于是老老实实的连磕了三个响头,规规矩矩的坐在这人身旁,记下了下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