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bcjlp.com
首先,他与主持阳坛的慧远师叔,最好是同根同枝,气韵相近,这样内外感应,自当省事不少。
其次,他又应与陶先生有所交谊,除此之外,还要甘为陶先生的副贰。
最后,此人在熟知三教之外,尚需悄无声息,声名不显,暗合阴仪内含的蛰伏之意。
三人之中,师叔慧远和陶师二人都已是声名远扬,与他们交游往来的异能之士,自然也不在少数。
但这些人莫不是声名赫赫,名震四海。而师叔所认识的那些志行高洁,但声名未彰之士,又往往在道术上有所偏废。
而且,这些高士,若是作为阴仪,与主持内坛阳仪的师叔,又往往并非同根同枝,气韵上自是差了,在感应默契上,估计也就会有所不足。
几番犯难之中,三人想到了我的师父慧永。
师父确实是阴仪的好人选。
师父与师叔交契六十年,两人在心意相通上,自无问题。师父虽然是个纯粹的佛门人物,于道儒二术也颇有心得,这一点,倒是无碍。
但是,细论起来,师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对师父而言,最大问题有二。
一则,是年岁已老,时年已七十有余,已难称骨壮筋强。而身为两仪,多有在外辛苦奔波,实在非其所宜。
二则,还是在声名上。
虽然师父名头较师叔稍逊,但在大坛所在的周围郡县,也是众人闻名,尊为菩萨一类的人物,不合阴仪的蛰伏之意。
另外,他与陶先生并无太多往来,虽然彼此知名,但终究交谊尚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