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伏生舍命护《书》,其实是伏生一家在舍命护书,他的儿子,他的妻子,一家人都在舍命护《书》。
但凡有人没有坚持下去,这《书》也回不到家乡。
只是好不容易将《书》护送回到了 家乡,他的家乡也遭道了兵劫,只能是将《书》藏在了古宅的墙内,外出避难。
如果是在现代,那就要简单多了,甚至一本纸质版的书籍就行,还有电子版等。
但是在那个时代,是用书简刻录,一部《书》真的是要装一车。
本就逃难,如何能带着《书》走,到时候免不了遗失,要么就是遭劫。
哪怕是如此,在外避难二十多年,伏生也是没有忘记家中藏书。
等待天下初定,再回到家园发掘墙壁,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余二十八篇。
“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逝去的妻儿!”
说完之后,伏生就以头抢地大哭起来。
现场的人也是被这氛围所感染,眼眶红红的,或者是无声的留着眼泪。
这些又哪里能怪责伏生,如果不是伏生,这二十八篇也没有了。
护《书》一辈子的伏生,真的是很心痛,现在就剩下二十八篇。
“先生莫要自责,否则我们这二十八篇也无从学起!”晁错安慰道。
“老了,多说一点,讲《书》。”伏生说道。
“开始传经!”
因为晁错是代皇帝来学《书》,所以伏生说传什么,旁边就人宣读。
讲的是《牧誓》,说的是武王伐纣的事情。
说的是天意民意,在牧野时期还比较相信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凶,加上天气异象,连日暴雨,大家都认为这是有违天意。
让周武王不能逆天意而行,认为这场战争不可能胜利。
加上周武王军队只有五万人,商纣却有七十万人,兵力悬殊,认为不可能胜利,请求撤退。
面对众多大臣怯战,撤退请求,他并不为所动。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周武王就回了这么一句话。
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君主要顺应天意。
听到周武王的话,大臣们就更加不解,这天意应该是说大凶不能战斗,要让周武王撤退啊。
毕竟龟甲显示凶,又天气异象,连日暴雨,兵力有悬殊。
而周武王认为的天意不是这个,他带着大臣看了何为天意。
不少周朝的百姓在那诉说着纣王的残暴,大兴土木、大肆敛财聚粮、残暴不仁、苛捐杂税、喜怒无常、杀伐无数……
一名名商民恳求武王伐纣,救黎民于水火。
甚至不少人都是拖家带口,带着粮食和族人前来相助武王。
而后方也有周围百姓帮助,用林木铺垫泥泞道路,兵车已经到达。
还有不少族人在帮助武王运送粮草,还有在商军中人,决定临战倒戈。
“尔等可听到这就是天意!”武王掷地有声的说道。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好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牧野之战,庞大的商王朝轰然崩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势崛起。
“牧野之战,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听到李信说完这些话,大家都是忍不住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