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流芳后世。
勾践遭难,却为国忍辱,若如他的激励,司马迁写书可能没有今日。
可以说勾践的遭遇,也是对司马迁有了很大的榜样作用。
“所以先生写下,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敬佩先生!”
被人夸赞的感觉还是很好,不过他没有表现的傲慢,而是一笑而过。
如果被人夸赞几句就飘了,那他如何能写出《史记》,如何能忍受各种挫折和屈辱。
司马迁继续说着他游历的经历,在游历中写下了一篇篇的文章。
游历中的见闻,对于他着书帮助很大。
不然也不会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
后面来到了杏坛,之所以游历杏坛,就是因为孔子在这里讲过学。
随着讲述,旁边的灯光亮起,小剧场开始,年轻的司马迁和书童来到了杏坛。
看到了孔子讲学的场景。
“请教夫子,我听说黄帝治理百姓三百年,为何他一个人能治理百姓?”学生询问道。
“他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一百年!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一百年!之后人民运用他教导,一百年!所以说黄帝治理了百姓三百年!”
“敬仰黄帝!”
“敬仰黄帝!”
一个个都是在那作揖,以此表达对黄帝的敬重。
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人,当追幕先贤。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李信在一旁感慨道。
也意味着旁边的小剧场结束,又来到了老年司马迁和李信这边。
站在先贤出声的土地上,让司马迁明白了,他的父亲为什么要效仿先贤着书。
他就是想要用书写青史的方式追幕先贤。
可以说这些先贤的传世之作能够流传下来,都是因为他们的付出,真的是可敬。
没有传承,没有书籍,谁会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
让人了解历史,自然是可敬可叹。
李信这边感慨完了之后,灯光熄灭。
又一舞台亮了起来,而这一次出现了李信的右手边。
还是那青年司马迁和书童,这个时候他们背景已经改变,来到了泪罗江畔,追念屈原。
泪罗江就是屈原的投江之处。
屈原眷顾家国满怀忧愤,理想和志向化作千秋雄文万古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边说着一边从两人身边走过。
屈原人品高洁、理想崇高,留下《离骚》,万世传扬。
听到司马迁说道这《离骚》,李信就想到了鲁先生。
“后世有一位鲁树人先生,他评价您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此人是我知己!”司马迁感慨道。
可以说鲁先生的评价真的是很高,司马迁自然是很激动,被人这样称赞,如何不动容,也证明鲁先生懂他,懂他的《史记》。
如果看不懂的话,不会这样评价。
对于这位鲁先生,但也只能是神交,也为自己的《史记》在后世受到喜欢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