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没有五十万,除了腐刑之外,还可以选择死。
士可杀不可辱!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腐刑,因为《太史公书》,他要写完这本巨着。
可以说这个是司马迁的人生大转折。
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事件——李陵之祸。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他忍辱负重,在逆境中奋发是大勇。
在生死抉择中,司马迁提升了他的人格,升华了他的历史观。
“因为李陵您遭遇了一场祸事!”李信委婉的说道。
现在的司马迁已经成为了老人,腐刑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作为男人听到子孙根的事情,谁不激动。
李信自然不好明着说,只能是含蓄的说着。
“因为这场祸事,我‘死’了一次!”
司马迁虽然说得轻松,但是中间说到‘死’,用这个词来形容,可见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虽然都过去了,但是提到这个事情,如何不感伤,如何不难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是为不孝,在那个年代特别讲究这些。
身受此刑,被世人所笑。
他自己都觉得辱没先人,打击真的是很大。
生,没有脸面祭拜父母。
死,也没有颜面葬入祖坟。
他真的是在家惶惶不可终日,出门不知所往,每当想起那耻辱就会汗透衣背。
他能怎么办,他的父亲临终托志,司马家世代史官,父子两代太史令。
青史未就,死亦为不孝。
所以他面对于祸事,只能是见极刑而无愠色。
“您是有大勇气的人,所以您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李信真的是由衷的佩服,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太史令,一个有着显赫家族的人,为了着书,为了父亲遗志,竟然忍受腐刑。
就是在现代社会估计也有人不愿意这样,很可能选择死刑。
当然了,时代进步,男人身上少一样如何,总比死了好,但是那个年代不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头发都不行,更何况是子孙根。
听到李信的话,司马迁也是感慨良多。
好在李信是理解他的,让他好过了不少。
“因为这场祸事,我也重生了一次。”
“昔日周文王被拘禁之时推演《周易》,孔子在窘困之时编着《春秋》,屈原被放逐赋《离骚》,左丘双目失明作《国语》,孙膑……”
“我横遭祸事,身躯已残,青史不可废。”
听到司马迁说道这里,李信的眼眶有些红红的,有被感动。
同时也被先贤的事迹感动,都是在磨难之中写出着作,他们都没有放弃。
如果放弃的话,哪里会有这些经典流传。
《太史公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敢为足下,此书当得我司马迁再活一世否?”司马迁颤抖的询问道。
李信是后世人,就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评价的。
是认为他胆小怕死,还是认为他为了完成史书着作忍辱负重值得赞扬。
他已经老了,现在看中的自然是身后名。
哪怕是后人不理解他,他还是会做,毕竟《太史公书》是他与父亲的梦想。
李信没有在这里玩悬念,司马迁是值得尊重的。
更何况李信已经被司马迁的故事所感染,眼眶也是红红的。
当在这情境之中,很难不引起自己的情感。
“当得一世重生,堪称万世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