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逃亡,只能是沿路乞讨,可是却讨不来一碗饭,每想到浑身是伤的时候,被孙武所救。
可以说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落魄流亡之人。
在养伤的时候,看到了孙武所着的兵书,惊为天人。
甚至赞叹说,如果有明主得遇孙武,将称霸诸侯。
只是孙武不想称霸诸侯,他只是想将田氏一族兵家之道着成兵书,从而不愧对祖上。
但是伍子胥不一样,他想要成名于诸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报父兄之仇。
甚至伍子胥还承诺道:“你我二人便是刎颈之交,若我能得遇明主,必与你比肩,立不世之功勋,扬美名于天下!”
孙武还说出了自己以后着成兵书的生活,隐居山林、种地煮粥。
“如果有一日我报了父兄之仇,也到在这里陪着你种地煮粥!”
可以说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所谓的知己不过如实。
那时候的人还是很重义气,重兄弟之情。
可以说这一段,看的观众都是感动不已。
毕竟得一知己真的是太难了。
掌声中,帷幕就此落下。
李信和孙武继续前行。
说着之后发生的事情。
孙武继续隐居修着兵法,伍子胥则是辅佐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
后世称公子光为吴王阖闾,公子光上位之后,拜伍子胥为大夫。
“子胥执掌吴国政事后,一日七次向吴王阖闾举荐我。”孙武感慨的说到。
而这时候,一遍的帷幕也开启。
就是伍子胥带着孙武觐见吴王的故事。
吴王也是被孙武所着的‘兵法十三篇’震撼到,写的真的很好。
甚至夸赞孙武为天纵之才。
听到吴王的夸赞,孙武还是很谦虚的,伍子胥没有丝毫不满,也是为好友高兴。
吴王也就开始问策孙武,他想要称霸天下要如何做。
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想法谋划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伐楚兴吴!”
具体分为三步走,内强吴国,外肄楚国,决战。
吴王也是信任两人,听从两人的计策。
内强吴国,首先因为吴国蛮荒城稀地广,楚国极易攻城,需要吴国多筑城郭。
然后广积余粮,以实粮库。
再次实兵库,光邀能工巧匠充实兵库。
第一步强吴已经完成,就开始了第二步外肄楚国。
外肄楚国,不是直接攻打,而是不停袭击楚军边境,长年累月袭扰,楚军必定疲惫不堪。
随着战术运用,因为吴国采取主动,楚国疲惫应战,大小数十战,还占领了不少楚国之地。
吴国等了六年,六年间,吴王采取孙武的策略,充实国库养精蓄锐。
吴国城郭林立,仓库粮满,兵库充裕。
也就是说吴国图强之时到了。
但是吴国还是在等机会,直到有一年楚国悍然出战攻打蔡国。
吴国知道决战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