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一来一往,诸位大臣都清楚了事情的前后由来。
有人憋不住吐槽:“陈大人也太莽撞了些,这书好不好、封不封,起码也得朝会上议定,怎么他一句话就得......”
封一本倒还值得商榷一番,这上来就扬言全封禁了,也难怪书生们发疯。
也有人对那书好奇的:“那备考的书是写了什么?而且这民间备考的书何其之多,怎么封得完?莫不是泄题了?”
可往年的考题早已路人皆知,毕竟每届殿试三甲的答卷都是要广布天下的;若是明年的考题,这主考官还未商定,泄题一说自然是无稽之谈。
皇帝也认可他们的顾虑:“只是,陈平姚在奏疏中提议要禁封教辅一事。”
他犹豫了一下,问起了安弘察,“太子怎么看?”
这一看就是皇帝要考教太子了,诸位大臣皆莫不吱声,等着太子的答复。
安弘察......安弘察自然是有备而来。这种必考题,他还是一压一个准的。
只见他沉沉稳稳地起了身,胸有成竹的样子:“父皇,儿臣认为不当封。”
皇帝饶有兴致的看着他:“哦?弘察很是肯定,说说你的想法。”
安弘察定了定神:“父皇,这禁封教辅的关键,完全不在于教辅本身,而在于书生群体。”
他解释道:“教辅如何,顶多是决定了每轮考试的上下次序。儿臣说句实话,科举招录一百五十余人,那第一百名的水平,与第二百名的水平,差距也不见得有多少。书生们也是很清楚这点,所以才会一轮接着一轮的赶考。”
这真是大实话,诸位大臣都点头认可,皇帝也“嗯”了一声。
“太子继续说。”他催促道。
“那这教辅本身的优劣便无意义。它就是再好,也好不过天资聪颖;它便是在烂,烂泥也扶不上墙。只要未泄题,那便无碍。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教辅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教辅。”
这个角度确实是新颖,连皇帝先前也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安弘察见状,继续往下说:“这有没有教辅,决定了书生们会不会抱团闹事。这书生抱团的后果,唐末黄巢起义的先例,想必各位大臣是比我清楚的。”
是了。这黄巢便是落榜书生走投无路纠集了一帮人造反,狠狠得捅了大唐王朝一刀。
“这黄巢起义也不见得都是落榜的原因。那时唐末腐败滋生、朝廷无力,与现下大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皇帝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是。”安弘察丝毫不否认这一点,“可书生抱团,只需要一个诱因,可以是落榜,自然也可以是教辅被禁。只有一人闹事,怎么也成不了气候。可若是以点带面,恐怕真是星火燎原了。”
这天下学子千千万万,若是都有模有样的学去,日后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联合起来,那便不得安生了。
“且都是科举,只允许私家夫子开小灶,不允许平民学生看教辅,恐是怕会引起学子们的反抗。届时闹起来,矛头直指世家权贵,怕是......”
安弘察又补充了一句,成功得把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