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摆菜的功夫,众人又自顾自的聊了几句。
突然外面一阵喧哗,一个六七岁的男童哈哈笑着跑过来,后面跟着几个吓坏了的婆子丫头,边追边焦急喊着:
“大公子,大公子,您慢着点儿,可别摔着了!”
男童却是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往这边飞奔而来。路过身边有什么可以拿动的东西,都顺手抄起往身后追赶的丫鬟婆子扔去,以阻挡他们追逐的脚步。
陆想容正在猜测这是谁家的孩子时,只见那孩子直奔董氏而去,嘴里喊着“祖母”。
董氏被男童撞了个趔趄,脸上却是笑得开怀:
“你跑慢点,这要是摔着主母的心肝儿可怎么是好!”
“不会的,我可厉害了,她们再多人都追不上我!”
这便是罗慧秀的儿子,也就是董氏的长孙,黄传庆。董氏嫌弃罗慧秀商贾出身,打小这孩子就放在她自己身边教养。
要说这隔代亲真是说得没错,董氏将孩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当初养两个儿子都没这么溺爱,又哪舍得严厉教育孩子。
这不,黄传庆小小年纪,已经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
方才他们一行人等在门口迎接陆想容母女,孩子小待不住,就遣了丫鬟婆子领着在院子里玩。这来了饭厅才又让人将孩子带过来。
罗慧秀仗着此时是在娘家,勉强敢说上两句,但也不敢说重了,温声道:“母亲这样,会把她宠坏的。”
董氏不耐烦的瞥了她一眼,平时孩子的事她就烦罗慧秀插手,此时见她还对自己的教育有微词,沉沉道:
“他还是个孩子,宠着些怎么了。瞧这孩子多聪明活泼,难不成要整天拘着,养成个傻子不成!”
黄惠秀无奈,遂不再多言。
罗家人虽觉得她这样的想法不妥,但也管不到他皇家教育孩子的事上去。众人只当没看见,杨氏笑着问罗氏:
“小姑离乡这么多年,不知可还吃得惯家乡菜?”
罗氏回到熟悉的家中,看一草一木都是亲切的,笑道:
“怎会吃不惯,就是想念这一口呢。我们京城厨上的婆子就是从老家带过去的,只是有些食材不好买,做不出家乡的味道。我们此次回来时,在临池县停靠。在临池县县令府上歇了两日,他家夫人就是凤阳人,便是那西风接五福酒楼东家出去的女儿。啧啧啧,做得一手亳州菜真是地道,我都在她那解了馋了。”
罗老夫人呵呵笑道:“那你倒是有口福了,五福酒楼是我们凤阳城最有名的酒楼了,他家出去的女儿,手艺自然不会差。”
一群人又笑着讨论他家哪道菜最好吃,席间其乐融融。
董氏撇撇嘴,果然是商贾出身,即便去京城那样的繁华之地走一遭,交往的也还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商小贩。
陆想容刚准备夹面前的一道清煮河虾,就听黄传庆指着她这边大叫起来:“祖母,我要吃那个虾,我要吃那个虾,你快给我端过来,不然就要被她给吃完了!”
陆想容皱眉收回筷子,不想落个跟孩子抢吃的罪名。
董氏却是笑道:“好好,祖母给你夹。你表姐一个大人,怎么会跟你个小孩子抢吃的。”
说着便命人拿个小碟子来,将虾分些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