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当徐玉山看到这一句破题的时候,心情有多么激动。
徐玉山满脸兴奋,几乎脱口而出大声道:“好!我在豫州学宫教书十几年载,担任科举考官也已有十年,所看过的破题岂止万份,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破题这般醒目,犹如古钟长鸣,予人振聋发聩的!”
“有此句在,就算后文平平无奇,只要不离题,我必定给其乙等!”
徐玉山这句话成功地激起了其他考官的兴趣,个个情不自禁的伸长脖子看过来。
“妙!精妙!就此一句,吾封门锁窗百日恐怕都求不到!”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四位考官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慢慢看了下去。
“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这一段也是姜陵从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回忆得出的句子。
在这一段话中,朱熹认为“学”就是在效仿,而“习”就是反复演习、实践,至于“说”,就是内心满意的意思。
越往下看,四人的脸色就越精彩,脸色就越红润,一颗心砰砰直跳,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从嗓子眼一跃而出。
“这段承接写的也太好了,不仅解释了破题之意,而且还自然而然的开始了延伸……我看到后面了,姜陵的经义已经完全超脱出了‘学’的桎梏,还增添了‘行’的概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微言大义,吾受益匪浅!谁也别劝我了,这篇经义我必然给姜陵甲等无疑!”
“姜陵破题的手段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把横空无敌的大刀,轻而易举便将整个题目给剖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其结构严密,逻辑清晰的优点还在其次,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这不拘泥于一点,天马行空的想法,光从立意上,就已经鹤立鸡群,犹如夜日。”
“我甚至都不需要看其他考生的作答,就知道九成九的考生的思绪全被困在了‘学’这一字上,明珠在前,简直失望透顶!”
“姜陵,甲等!”
“甲等!”
“甲等!”
三位考官甚至没有等待主考官的回应,就自顾自的提笔沾墨,争先恐后的在姜陵的试卷上留下了自己评等的墨迹。
虽说主考官的地位和权利都要比其他考官略高一线。
可现如今三位考官都给了甲等,主考官即便给个丁等,也改变不了结局。
更别说他还不想改变了。
徐玉山微微一笑,提笔便在姜陵的试卷上写下了一个“甲等”。
看到这一幕,其他三人都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篇经义若是明珠蒙尘,流落出去被人看见,他们几位考官必然要承受来自全天下的攻讦。
幸好,此事没有发生。
姜陵的经义居然拿到了甲等,这件事出乎了所有考官的意料。
所以等到徐玉山翻开了姜陵诗赋的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
这岂不是说姜陵文压一州的事已经成功一小半,文压一府了?
毕竟姜陵的诗才……即便是考前再不喜姜陵的刘守全,都不得不承认,三万多名考生中,找不出一人能与姜陵媲美的学子。
四人沉默不语,一路看下,在众圣诗赋作品中,姜陵果然又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一字不漏,一字不错。
不仅没有卷面上的涂改,就连字体的工整与美观都无可挑剔。
四位考官将目光放在了姜陵的诗作上,周考官一如之前那般,诵读出声。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