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政事堂。
官家赵煦还未选中属意的人选,政事堂左相章惇又提及此事,章惇并不知晓赵煦和蔡京有过协商,他的言语相对持中,现在朝堂已经有人议论后宫的事,非常不妥当,当事人孟皇后身边的宫女麽麽逮了一遍,她本人却在宫外。章惇认为这事不上不下,该早做定论。
赵煦道:“事涉皇后,宫中查证难做公正,想朝堂有人参与进来。”
章惇回:“内宫中事怎么好朝堂来?刑部?大理寺?开封府?都不妥。宗人府倒勉强可以。”这个主意才偏于正常流程,皇后涉巫蛊朝堂可以弹劾,查证这事不应该朝堂来。
赵煦目光紧锁,他是偏向蔡京的主意,他想平息此事,台谏出人给的意见最好,结果怎样不论,以后台谏不好自己打自己脸,这样不会有人事后还来弹劾这事。
赵煦目光转向蔡卞,他和蔡京是亲兄弟,蔡卞在这点上没有如赵煦所愿,他附和章惇,这事宫中查证通知就行,皇后之事不必过多问计外庭,当早做决断就好。
作为政事堂的大佬,他们不关心这个皇后,到了他们这个位置也实在没必要参与这类事,一个处理不好可能留下污点。这是他们和政事堂外官员最大的区别。
赵煦道:“宫中查证并无此专业人才。”
章惇回:“可着皇城司介入。”
赵煦无奈,还是不合他的本意,郝随、苏太监和梁师成一起在宫内查这事,就收集过皇城司相关信息,结果是查无实证,事出有因。赵煦懂这个结果对他是非常有利的,他完全可以自主判断,问题是他得找其他人给他个台阶。查实的事是从他嘴里说出,又折腾十多天,现在说没事,那不是给自己难堪。他也得考虑向太后、孟皇后还有其他宫中嫔妃的反应。
赵煦把几个人意见综合,这事得自己定,快刀斩乱麻的道:“那就让皇城司梁从政,御史董敦逸一起参与此事。”
政事堂无异议,这事官家给主意就好。
……
董敦逸没想到自己碰上这么个差事,在赵煦眼中他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宫中这件事他来查最好,他没有上折子论皇后的事,赵煦总不至于喊个已经风闻奏事的人来。政事堂赵煦选定他就是如此。
董敦逸实在不想接这事,作为御史他上个不少折子,要说他有所畏惧不至于,但他本人的风闻奏事还是有指向性的,比如蜀中一系。这涉及皇宫的事不一样,那里纠葛最多,所谓秉公办理压根就不存在。就赵煦的意思他还不算主导查案,只是去证实这件事。那这个结论不好下,他只能从现有的宫中的卷宗中查询蛛丝马迹,动刑?一个动大刑的御史名声可非常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