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奇又道:“朱应那里你们商量好,补足来的士兵往后勤军先放一放,平夏军和清风寨编制就这么多,不宜扩大。”
燕小乙无奈点头,杨元奇最后这句话把漏洞给补上,要不他还就借这个机会扩编一点。平夏军编制只有五千,加上清风寨厢军三千也不过八千,杨元奇的想法就是这八千人,后勤军占五千名额,主力战军占三千名额。这是经费所限,这八千人在朝堂那里是厢军编制,缺额的费用已经把杨元奇逼疯。
……
回到清风寨,杨元奇又开始愁,在军营几天心思要安定不少,军心的沉稳反过来也会让他舒爽很多。
杨家的账目始终没有正在解决,现在这段时间拆东墙补西墙的顶住,以后呢?杨元奇想维持这支军队就必须保证手里的钱粮足够,军队才是杨家的无底洞,有时候杨元奇想,是不是有些好战的军队就这么来的,不去抢哪里有钱养。
现在要的账目平衡在于收支平衡,不包括一些资产甩卖,那些都是一锤子买卖,现在杨家这段时间凑集的钱就是这类,这办法不可能长久。
杨元奇明白最终他还是得回到最初的路,一条是海运,一条是西夏走私,或许将来还有一天,西北的丝绸之路,大宋正准备河湟开边。
杨元奇一直抹不掉耶律南仙的建议,在于只有这条路是现在就能实行的。海运陈妙常说明年可以尝试第一次出航,要是出意外呢?!以前哪怕出意外,大不了多过几年紧日子,明年杨家这种财务状况,要是海运出意外就得砸锅卖铁,杨家整个资金链就一定会断掉,这也是为什么太原关于海运的建议极其谨慎。
杨元奇犹豫不决,他清楚只要他确定这事,父亲和母亲估计不会拦,那整个老杨家的未来他一言决之,这是他最大的压力。不管承认与否,杨元奇得感激父亲,杨兴武没有限制他任何权利,却恰恰是最后承担责任那个人。这一次他却得自己来抗。
白鹭这时候进来,微笑说道:“老爷来信了。”
杨元奇读完,泪水湿了脸。
杨兴武写这封信的缘由,夏荷带着女儿回到太原,她把清风寨杨元奇的状态告知杨兴武,说得最多的就是杨元奇比过去急躁不少,他有些刻意的张狂,那是一种心虚的掩饰,这是一个在杨家二十年看着杨元奇长大的丫头。不仅夏荷清楚,杨元奇身边的女子哪里不清楚,所以这段时间才会让杨元奇如此肆意,包括房事,她们在想着给他解压。
杨兴武强调了一件事:事情当做就做,没有两全法。至于最后成败,奋力就行。他们父子都是战事中成长,生死抉择都不怕,何必在意成败。至于他内心惦记着的家人,之所以是家,就是没有谁拖累谁,成败结果一家人一起担就是!好日子杨家过得,苦日子杨家同样过得,又不是没有过!
杨兴武没有问杨元奇要做什么,这就是说哪怕你要和西夏走私,你觉得可行都可以干,他给了杨元奇所有的选择权。
杨元奇告诉陈妙常,明年开春启航。同时,要人把这封信转给杭州杨元幸,那是他的弟弟,也是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