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带着一行人扶着棺椁北上。路的尽头,黑压压的站着一群人影。
苏迨、李格非、姜唐佐和杨元奇披麻戴孝侧立路的旁边,陈氏、李家王氏、李清照、苏林等人均是穿着麻衣,在路边默然静候。
当那口楠木棺材出现在大家眼前,悲伤开始蔓延,大宋应该说汉文明至今为止最富文采的文学宗师之一把自己埋葬在大西北。
苏迨老泪纵横拜叩之后和苏过拥在一起,苏林过来扶住自己的老爹。
杨元奇领着众人跪拜。
杨元奇脸色木然,眼中有泪光又似乎蕴含微笑“老头子,好久没见!小子见礼了!”
扈三娘大声传令:“见礼!”在场所有士兵左手捶胸“见礼……”
杨元奇从来没想过心真的会如此痛,他并不缺少陪伴,只是这个人就在眼前,他却再也见不到,冰凉的感觉袭遍全身,他全身麻木。
李清照过来抓住他的手,挽着他的胳膊把他拉了起来。声音清澈的对他说:“我们送先生回家!”
然后李清照声音响亮道“清风寨!”
战士们敲击胸膛“清风寨!清风寨!”
陈氏缓缓起身:“回家!”
“回家!”“回家!”“回家!”
李格非和姜唐佐等人弯腰送行。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取自《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中一段。
……
这首诗让苏家人泪如雨下,苏轼对杨元奇情有独钟并非没有道理,他们真的惺惺相惜彼此懂得。这诗似乎就是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的回应。“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真的没有遗憾吗?有!大半时间在贬谪的路上,壮志未酬!何来没有遗憾?他不过是豁达到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遗憾。
苏轼相交之人很多,赏识他的,抑或他赏识的,他的亲朋好友,最具才情的一些人哪怕故去,终究在中枢尝试过践行自己的理念,只有他,政治上最后碌碌终生,他的才能没机会得到施展。对于这批顶尖士子来说,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那两府推行自己治国安民的理念。他这一生饶是名声再显,终究没有入两府,将心中对万里江山的理解用在自己的实政中。
……
杨元奇是以孙辈陪着苏迨和苏过扶棺回到清风寨。这几天路他走得很缓慢,就这样静静地陪着自己的先生,他在讲述西北、定边、清风明月,他对自己的先生述说他的理想,述说他的未来。他在说,他的先生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