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所以,他不敢和所有人正面起冲突。
他只能慢慢想办法对付小丫头和十三爷。
他知道,十三弟掌握兵权,而且没有出过京城,是绝对不会和丐帮有联系的。只是小丫头这么多年在外面和丐帮勾搭上了。但是,如果,十三弟真的和丐帮有联系,他也有办法对付他们。
他拟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上折子说丐帮在南方形成势力,怕会威胁到大清的江山稳固。请皇上提早提防。这样让朝廷去对付丐帮。
还有一个就是,他找人散布谣言,一个在京城之中散布谣言,说十三爷是皇上的左膀右臂,是大清朝的另一个皇帝。
八爷想通过这样的谣言来离间皇上和十三爷的关系。
还有就是,借十三爷的手去杀掉小丫头。
他手底下也有很多武功高手,这些高手都是受过八爷的恩惠的人,可以说都是他的死士。为了八爷做什么都行,不问对错,需要自己付出性命,决不含糊。
八爷有的是钱,随便拿出一点儿来就可以收买他们,这就是有钱和没有钱的区别。
八爷的第一个方案是散布十三爷是第二个皇帝,然后,吩咐自己的死士们去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灵山县。
这些死士打扮成丐帮人的模样,抢了灵山县的官粮和官银,杀了人,还打伤了好几个。
灵山县县令王世明赶紧给朝廷户部二品大员马琪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这里的情况。
这天早朝上,马琪启奏皇上,说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出现了丐帮的人作乱,抢了灵山县的粮仓,还劫持了库银。杀了两个官兵,伤了八名官兵。灵山县县令王世明八百里加急上了折子。
这件事情在朝堂上一公布。整个朝堂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皇上也是十分震惊,马上让李德胜把折子请上来。仔细看了看。
听着下面议论,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十三爷说道“丐帮乃名门正派,从不祸害百姓,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又,素来,不与朝廷起冲突。这次,突发事件,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十爷听见了嚷嚷着“丐帮,一群叫花子,穷疯了呗。”
十三爷又说“丐帮是穷,可是历代丐帮都是靠要饭为生,从来没有听说过打劫官府的。皇上,此时还要仔细斟酌。”
十爷嚷道“斟酌什么,赶紧让人把他们都缴了。这还用想吗,丐帮这是要造反,他们的人,遍布天下,要真是造反,打我们个措手不及,我们晚一步,天下都是他们的了,岂不是麻烦。”
十三爷反驳道“丐帮从来都是仁义之士,他们虽然要饭,但是他们的帮规是不伤无辜的人,不伤及百姓;他们虽然很穷,但是他们照样可以行侠仗义。”
十爷有点儿说不过了,索性耍起了无赖“你也是侠王,不照样犯了大错,在宗人府待了十年。”
此话一出,堵的十三爷一时之间竟然没有说出话来。
皇上说“允e,注意你的言行,以前的事谁也不许再提。”
十爷这话还没说够,又补充了一句“以前的事不提也行,就说现在,这个折子是灵山县的县令亲自写的还会有假。
倒是你,老十三,怎么这么护着丐帮,包庇丐帮,难道,你和丐帮有勾结不成。现在,就连京城的流言都说你老十三怡亲王是大清第二个皇帝,怎么,你还想勾结丐帮做第一个皇帝。”
他的话不但说死了丐帮,还污蔑了十三爷,挑拨了十三爷和皇上的关系。
十三爷看了一眼十爷,很是失望的别过头。
这些流言蜚语皇上和十三爷都听见了。皇上心中不舒服,但是他相信十三爷。
他知道十三爷天天和自己说话,谈事情的时候很有君臣之别。他知道这些是流言,目的就是为了挑唆自己和十三弟的关系。聪明的皇上并没有上当。反而他很高兴,这说明,自己和十三弟好,遭到了了小人的妒忌,能让小人心里不舒服,他很得意。
对付小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不上他们的当。
今天,十爷把话说到这里。看来他不表个态是不行了。
皇上说“十弟,你先不要说了。近期,是有许多关于怡亲王的流言蜚语。但是,朕明白,那是小人们想挑唆朕和怡亲王的关系,朕,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朕不会上这个当。你们和怡亲王在一起多久了,他的为人你们不清楚吗。还用得着朕说吗。
他和朕在一起谨恭甚微,比那些仗着自己是朕的兄弟,胡说八道的人强多了。装疯卖傻,一天天的,一点儿正是不干。”
皇上这是说十爷呢。说他以傻卖傻。十爷听出来了,忙说“皇上,我可没有没有什么事都没干,再有,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胡说八道。”
皇上说“朕也没有说是你啊,朕指名道姓说是你了吗,你干嘛往自己身上拾。”
十爷一想,刚刚确实没有提自己姓名。可是,她明明在说自己吗。
“皇上,虽然你没有提我的姓名,可你就是在说我。”
皇上问“你胡说八道了吗?你装疯卖傻了吗?你一天天遛狗斗蛐蛐,什么正事儿都没干了了吗?”
十爷又想了一下说“臣弟没有胡说八道,没有装疯卖傻,只是偶尔溜溜狗,逗逗蛐蛐。”
皇上又问“那我说的是你吗?”
十爷又想了一下,“可是,可是……”
十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惹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
气的十爷脸都红了“笑什么笑。”
八爷再也忍不住了,说“这是在上朝,你犟什么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