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面多叫点人过来,您那声音是真不错,要是不卖票,还真就可惜了。”
说完,她就推着还没反应过来突然就被叫妈妈的徐妈妈和突然多了一对爹妈的罗凯铭往楼洞里走。
等他们回到家,还坐在地上的小脚老太太才反应过来,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大声的说:“那小贱人,竟然敢拐着弯儿的骂我是唱戏的。板马日的,老娘跟她没完。”
然后“蹬蹬蹬”的就往楼上跑去,旁边围观的人都担心她那一双小脚担不住她的重量。
有个大娘说:“她穿的不是自己家做的布鞋吗?这走路使了多大的劲儿,我不光听见声了,感觉地面都晃了一下。”
周围其他人都说:“不快点儿跑上去,万一徐家人生气了,真给她关到外面,就她那抠门的样子,能愿意花钱去住招待所吗?”
“那以前吵得更厉害的也有,徐家不也让她进去了。”有人反驳道。
又有人说:“以前那是徐家人老实,刚才上楼的那俩可不像是好热的主。一个弄不好,她这次真的鸡飞蛋打了。”
“鸡飞蛋打就鸡飞蛋打,那也是她活该。那孩子生下来有毛病就一定是当娘的错吗?那怎么不说是她儿子有问题呢?
人家远方之前结过婚,有孩子,也是她儿子自己愿意娶的。
俩孩子愿意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过日子,不就说明她对人家孩子不好吗?
明明是她没理的事情,怎么还能有脸来找人家徐家的麻烦呢?”有知道内情的人为徐家打抱不平道。
“谁让徐远方自己立不起来呢!她自己都立不起来,徐家怎么硬气,哪有硬气的底气。
哎呀,算了。这一家不知道一家的事儿。咱看个热闹就算了。”有人对徐远方的感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她才是徐家不能硬气的根源。
“就是,今天休息的人好像特别多,赶紧去供销社买菜吧。晚了,可就赶不上新鲜的了。”别人家的事情可不就是看个热闹,自己家的柴米油盐才是大事儿。
“去什么供销社呀。你还不知道?前头附属小学的巷子里有卖菜的,那菜又水灵又新鲜,价钱跟供销社一样,还不要票。”刚才劝着大家去卖菜散场的大妈觉得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此时觉得无比荣耀的夸奖着只有自己知道的菜贩子的菜。
那语气好像菜摊是她家里的,人家挣了钱能分给她一样。
其他人不行,问:“不要票,还比供销社便宜,不能吧?”
“真是,我也是接我家小孙子放学的时候碰上的,那卖菜的小两口就是放学之前在那里卖菜,卖完了正好接孩子回家。
不信,我带你们看看去不就知道了……”
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远。
林雪纯站在三楼的窗户边,看着楼下那看热闹的终于都离开了,也是舒了一口气。
她就担心等一下刚刚挤进门的小脚老太太,再次用哭嚎的方式,把人都引到楼梯上来。
不安全是一方面,影响了其他邻居的生活,对徐家的影响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