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请辞。
但老规矩里也有再三邀请。
这个邀请的任务当然就交给我们忠君体国、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杨国忠了。
杨国忠一脸义正辞严的嘴脸说道:“叛军来势汹汹,河北、中原危如累卵,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臣身为宰相,每每想到此,夜不能寐,痛不欲生,建宁郡王不仅击退了败军,还稳住了长安局势,众望所归,臣冒死请求!”
对李隆基说完这番话后,杨国忠转身就公开对李倓喊话:“民间早就传闻大王您应该担任天策上将,以定叛乱,而安天下,大王若不受,岂非置天下万民不顾乎?”
“我身为宰相,寸薄之才,实愧难当,只愿大王能担此重任,否则我只能一头撞死于大明宫前!”
看着杨国忠派人送来的信,李倓一边感慨杨国忠的脸皮,一边感慨着,这他妈的绝不是杨国忠亲笔!
当然,李倓再一次拒绝了。
“倓愚钝,既无定国之能,亦非安邦之才,承蒙圣人垂怜,幸得扬州之吏,十数万之兵,却无半寸之功,安敢接此大任?”
“怕黎民非议,恐诸公不服!还望圣人收回成命!”
懂行的人,只从李倓的话听出了一个意思:天策上将是本王的,但你们得让长安那些反对者先闭嘴!
第三次,据说杨国忠真的去大明宫前要把自己撞死。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杨宰相撞个墙,现场居然有许多官员。
还有一些官员拿着小本本记录着细节。
宰相哭着喊着要撞墙,官员们哭着喊着让宰相不要撞墙。
宰相哭着喊着让官员们不要拦着自己,官员们哭着喊着让宰相不要撞墙。
宰相哭着喊着说如果不让我撞墙,你们就去告诉建宁郡王,让他接受天策上将。
官员们哭着喊着说我们一定去求建宁郡王。
五月初五,李倓在长安上下一致的要求下,接受了圣人的册封,成为大唐第二个天策上将。
本来杨国忠还想让李隆基再赐李倓一个秦王的。
但天策上将已经算破例,秦王不可能了。
于是接下来,李倓在诸多方面的压力下,接受了天策上将这个职位。
并且,李隆基让他搬出百孙院,给他赐了一座独立的王府。
这是为天策府开府做准备,大唐的天策府有一个特点:许自置官属。
也就是说有独立的人事权。
当然,还有独立的兵权。
据小道消息传言,前两天有一个叫李慕的官员,是安禄山的细作,假传陈玄礼的命令去调动禁卫军。
好在我们勇敢、智慧的天策上将及时赶到,制止了细作无耻的行径,识破了安禄山的阴谋诡计,再一次拯救了长安。
李慕被判定为细作之后,标志着李倓手里兵权的进一步稳定。
五月初六,李隆基召见了几个重要的大臣,包括太子,以及刚刚开府的李倓。
这一次主持议事的竟然是太子李亨。
这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前一天正式册封李倓为天策上将,第二天让太子主持议事。
显然,李隆基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在这个时候,他还顽固不化地握着权力,已经没用了。
不如体面一些,让大家看到,是他圣人自己主动放权的。
如果不主动,下一次可能就是被动了。
“叛军尚在潼关之外,河北和中原诸州郡现在在叛军的掌控中,今日还请诸位来说说,接下来如何消灭叛军。”